-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范围:本标准界定了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五行、脏象、气血精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养生、预防、治则、五运六气等的术语。本标准适用于中医教学、医疗、科学研究、管理、出版及国内学术交流。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751—1997(所有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GB/T 15675—1995(所有部分)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ZX/T 001—1994(所有部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学: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的生命、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医学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
整体观念: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的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密切关联的学术思想。
辨证论治 :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质,拟定治则治法。
证候:证的外候。疾病过程中机体综合反应出的症状与体征。
理法方药:诊治疾病过程的基本步骤。根据中医学理论,明确病因病机,确定治则治法,进行组方遣药。
阴阳学说: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中医学以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规律,认识和说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阴阳:事物或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
阴:与阳对称。具有内里的、向下的、暗晦的、抑制的、重浊的、形质的等属性的事物及其运动属于阴。
阳:与阴对称。具有外表的、向上的、明亮的、亢盛的、轻清的、功能的等属性的事物及其运动属于阳。
阴气:与阳气对称。气之属于阴者,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
阳气:与阴气对称。气之属于阳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
阳化气: 阳主化气的功能,与“阴成形”相对。阳主动而散,散则无形而化气。
阴成形: 阴主成形的功能,与“阳化气”相对,阴主静而凝,聚而有形而成形。
阴阳交感[阴阳相错]: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相互作用。
阴阳对立 :阴阳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阴阳互根: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阴阳消长:阴阳之间互为增减盛衰的运动。
阴阳转化:阴阳之间在“极”或“重”的条件下,向相反方面变化。
重阴必阳[阴极反阳]:阴重复积累至极必转化为阳。
重阳必阴[阳极反阴]:阳重复积累至极必转化为阴。
阴平阳秘:阴气平和,阳气固秘,相互为用,协调平衡。
阴阳平衡[阴阳匀平]:阴阳之间和谐、均衡、相对稳定。
阴阳自和:人体正气自身调节使阴阳恢复平衡。
阴阳离决:阴阳之间不相维系而分离决裂。
孤阳不生:无阴则阳无以生。
独阴不长 :无阳则阴无以长。
阴中之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中再分阴阳之属于阴者。
阴中之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中再分阴阳之属于阳者。
阳中之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阳中再分阴阳之属于阴者。
阳中之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阳中再分阴阳之属于阳者。
阳生阴长:阴阳相互为用,阳气生化正常,阴气才能不断滋长。
阳杀阴藏:阳气肃杀收束,阴气封蛰闭藏。
生之本:阴阳。阴阳为生命的源泉与根本规律。
五行学说: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木、火、土、金、水的生克制化是宇宙间各种事物普遍联系、协调平衡的基本规律。中医学用以说明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以系统的观点阐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五气:风、暑、湿、燥、寒五种气候。〈运气〉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
五化:生、长、化、收、藏五个生化阶段。
五色: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五音:角、征、宫、商、羽五个音阶。
五声: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
五官:目、舌、口(唇)、鼻、耳五个器官。
五方(五宫):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母)、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
母气:五行相生中的生我之气。
子气:五行相生中的我生之气。
木生火:在五行相生中,木资生、助长火的作用。用以说明肝对心的资助作用。
火生土:在五行相生中,火资生、助长土的作用。用以说明心对脾的资助作用。
土生金:在五行相生中,土资生、助长金的作用。用以说明脾对肺的资助作用。
金生水:在五行相生中,金资生、助长水的作用。用以说明肺对肾的资助作用。
水生木:在五行相生中,水资生、助长木的作用。用以说明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治疗类固醇类白内障药物——吡诺克辛钠合成工艺改进.pdf VIP
- 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服务方案.docx
- 《医学心理学》第十章病人心理.ppt VIP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pptx VIP
- 斯伦贝谢智能完井工具介绍.pptx VIP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pptx VIP
-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活动 ----图形规律探索.ppt VIP
-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7版)》课件全套 第1-12章 SPSS统计分析软件概述.pptx VIP
- 室内无线OCDMA通信系统性能的多维度剖析与优化策略研究.docx VIP
- 2025年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