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之经典中成药概述.ppt

课件: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之经典中成药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之经典中成药概述.ppt

著名经典成药简述——传统经典成药 23)保济丸 【处方】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广东神曲。 【功能与主治】解表,去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 【方解】以钩藤舒筋除眩,下气宽中;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止痛;薄荷、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白芷解表祛风,燥湿止痛;苍术、茯苓、厚朴、藿香、橘红、薏苡仁健脾祛湿,理气和中;神曲、稻芽消食化积,固护脾胃;葛根、花粉解热生津。诸药相合,共奏解表、祛湿、和中之功。 本品是广东人民最喜欢的常用成药。 著名经典成药简述——传统经典成药 藿香正气系列药物 藿香正气系列中的8种制剂与法定标准。 《中国药典》收载的有:藿香正气水、软胶囊、口服液。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收载的有:藿香正气丸、胶囊、颗粒、合剂。 《国家中成药标准》收载的有:藿香正气片。 藿香正气散 出自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藿香正气散方。 药物组成为: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服用方法: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药物共11味,算上煎药时加的姜、枣,共13味。 虽名为散剂,但是根据当时的用药习惯来看,应当是“煮散”。由于“煮散”贮存时香气(挥发性成分)容易散失等的不足,藿香正气散逐渐被藿香正气丸替代。 著名经典成药简述——传统经典成药 25)藿香正气丸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藿香正气散”方。 【处方】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 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 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枣(13味)。 【功用作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扶正祛邪。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藿香正气丸曾经主要的为大蜜丸,也有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目前市面上,主要是浓缩丸。 26)藿香正气口服液(感冒类成药) 【处方】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本品是四川、重庆、贵州人民最喜欢的常用成药。 著名经典成药简述——传统经典成药 8 虚证类中成药 26)归脾丸 著名的补气养血药。益气生血,统血归脾,故名。 宋·严用和《济生方》卷四“归脾汤”方,原方无当归,远志。明·《校注妇人良方》补入当归、远志,加姜、枣煎服。 【处方】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效果好。 主要规格有大蜜丸、小蜜丸和水蜜丸。 著名经典成药简述——传统经典成药 27)十全大补丸 又称:十味补丸,俗称十全丸。著名补气养血药。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方。方由“四君子汤(参、术、苓、草)”补气,“四物汤(归、芍、地、芎)”补血,加用补气固表,温中助阳等药物组成。 【处方】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黄、炙黄芪、肉桂。 【功能与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规格:大蜜丸、水蜜丸、 其他剂型:片剂、酒剂、膏剂、糖浆剂、颗粒剂。 著名生产企业: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 著名经典成药简述——传统经典成药 28)补中益气丸(水丸) 俗称补中丸,著名补气养血药。金·李杲《脾胃论》卷中“补中益气汤”方,其中的人参,近代多改用党参。 【处方】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泄,子宫脱垂。 药典还收载:补中益气丸的大蜜丸。处方、功能与主治与补中益气丸水丸一致。 此外,还有补中益气合剂、补中益气膏、片剂、浓缩丸等。 著名经典成药简述——传统经典成药 29)六味地黄丸 又称地黄丸,六味丸,著名滋阴补肾药。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汤”方。由汉·《金匮要略》的肾气丸方减去干燥的附子与桂枝,改干地黄为熟地黄而成。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方解】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滋阴养肝而涩精;淮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共为臣药。三药配伍,滋养肾肝脾之阴,称为三补,以治本。泽泻利湿泻浊,又防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