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温病学病因和发病.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温病学病因和发病.ppt

如气候反常,或久旱、大涝等自然灾害之后,温邪也易猖獗而广泛传播,从而引起温病的暴发流行。古人所说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就反映了自然灾害与温疫的关系。 此外,空气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污染尘粉,剌激性气体,或其它有毒物质,对人体防御功能可产生明显影响,降低防邪抗病能力,增加温邪的易染机会。 3、社会因素: 人们所处的社会状况,包括经济条件,营养调配,体育锻炼,卫生习惯,卫生设施,防疫制度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水平和防御温病的能力,对温病的发生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如人民生活贫困,营养不良,人体体质差,抗病力弱,且经济文化落后,卫生及防疫设施缺少,加上战争频繁,灾荒不断,社会动荡,人口流动迁徙,可导致温病的频繁发生和流行。 这就是一般所称的“大兵之后,必有大疫”和“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二)感邪途径 1、空气相染,从呼吸道入侵 2、饮食相染,从口入侵 3、接触相染,从皮毛而入 1、空气相染,从呼吸道入侵: 古代医家提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并很早就认识到:“一人病气,足充一室。”人经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可以受邪发病。 通过空气相染的温病有风温、秋燥、烂喉痧等。 由于鼻气通于肺,所以从呼吸道入侵的温邪,初起病变多在上焦手太阴肺。如叶天士明确指出:“大凡吸入之邪,首先犯肺”。 口气通于胃,温邪通过饮食从口腔而入,可直犯脾胃及肠道。 古代医家早就提出了病邪经口而入,多系饮食不洁所致。 湿温、霍乱等湿热性质温病,其感邪途径属于这一类型。 2、饮食相染,从口入侵: 邪从皮毛而入是中医学对外邪入侵途径的最早认识。 如《灵枢·百病始生》说:“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皮毛入。” 与某些具有传染性的温病患者直接接触,病邪可从皮毛而入,染易其人。 3、接触相染,从皮毛而入: (三)发病类型 发病类型是指温病发病后在证候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类型。 可概括为病发于表和病发于里两种类型, 即前人所谓的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1、新感温病: 新感温病,指感邪后立即发病的一类温病。 新感温病的证候特点:病邪在表,初起即见表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证候为主,一般无里证出现。 新感温病的传变:形式多样,与感邪性质、感邪数量多少、患者体质类型等相关 在表不传,自行消退: 自表入里,渐进传变: 自肺卫内陷心营: 新感温病的传变趋向:自表入里,由浅入深 新感温病的病程:一般较短 新感温病的治疗:初起病邪在表,一般以解表透邪为大法,若治疗及时准确,邪自外解,预后一般较好。 有的温病虽然初起时也以里热证为主要表现,但其临床特点与当时的时令主气致病特点相符合,所以仍然属于新感温病。 如暑温,初起时表现为阳明里热见证,但其发生于夏暑之时,与暑邪的致病特点相符,所以是感受暑邪而即病者,属于新感温病。 2、伏邪温病: 伏邪温病,指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的温病。 伏邪温病的发生与体质因素相关,阴虚内热体质(冬不藏精之体),多易患伏邪温病。 伏邪温病的特点是:病发即显现出一派里热证候,若无外感时令之邪激发,一般无表证。 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候为主要表现。 其传变趋向是:伏邪由里达表,则邪势衰退,病情好转;或伏邪进一步内陷深入,病情加重。 伏邪温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若伏邪不能外达或透邪不尽则病情反复,变证迭起,病难速愈,古代医家比喻如“抽蕉剥茧,层出不穷”。 伏邪的治疗初起以清泄里热为主。 属于伏邪的主要病种有春温、伏暑等。    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证候特点 初期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脉浮数,苔薄白等肺卫表热证。 初期见高热、烦渴、口渴、尿赤、舌红苔黄,或昏谵、舌绛无苔等气、营分里热证。 病机传变 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逐步发展。 由里外达,或进一步内陷深入。 病势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始愈。 初起治则 以解表透邪为主 以清泄里热为主 复习思考题 温邪致病有哪些共性? 什么是温邪?你认为温病的病因是“温热病邪”的提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分别是什么? 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致病特点有何异同? 温热病邪、疠气及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主要有哪些? 试述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变、治疗原则。 (试比较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 什么是疠气?什么是温热毒邪?什么是逆传心包?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2)邪从外受,脾胃为中心 阳明胃为水谷之海,太阴脾为湿土之脏,脾胃同属中土,脾为阴土,胃为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