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伤寒六经辨证思维训练.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伤寒六经辨证思维训练.ppt

一病例14 患者,女性,63岁,家庭妇女。1986年11月30日就诊。 因发热、右胸痛、咯铁锈色痰l天入院。查体呈急性病容,体温39.8℃,呼吸24次/min,脉搏114次/min,血压14.4/8.8kPa.右侧胸部呼吸运动减弱。右肺中下野叩浊。听诊右肺闻管状呼吸音,左肺呼吸音增强。血常规:RBC3.98×1012/L,Hb15g/L ,WBC 9.8×109/L,胸透:右肺中下野可见大片致密阴影。临床诊断:大叶性肺炎。入院后给予青霉素800万u静点,每l 2小时1次。肌注庆大霉素及对症治疗。十天后患者体温降至37.6℃。2周后胸透:右肺纹理增强。WBC9.8×109/L。但体温一直持续在37.6~37.9℃之间不退,患者咽燥口渴,食少欲呕,继续治疗l周。仍低热不退,干呕。不能进食。遂就诊。查:患者表情淡漠,形体瘦弱,舌红少苔,脉虚数。 答案 中医诊断:发热(余热未清,气液两伤)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脏腑辨证 治法:清热降逆益气生津 处方:竹叶石膏汤 竹叶 石膏 半夏 麦冬 党参 甘草 粳米 3剂,水煎,米熟汤成。 二病例21 于某,女,36岁,干部。1983年9月15日就诊。 患者素体强健,一个月前因夜间睡时着凉,翌晨六时突然感到腹痛、肠鸣,随即腹泻,呈水样便,四十至五十分钟泻下一次,泻如暴注下迫状,频频呕吐水样物,继则住院治疗,诊为急性胃肠炎。治疗二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两日,复吐泻不止,吐出为黄绿样水,泻下不化之物,又二次住市医院治疗六天,呕吐腹泻止。出院后复因食冷吐泻复作,呕吐食物,有时夹有血样物,泄下水粪夹杂,时有完谷不化,伴胃脘胀闷,食则甚。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脱水状。舌尖红、边有齿印、苔白厚微黄稍腻,脉沉、关上弦滑。 答案 中医诊断:泄泻(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痞证(脾胃虚弱,升降失常)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脏腑辨证/六经辨证 治法:缓急补中,和胃止泻。 处方:甘草泻心汤治疗。 三病例43 梁某,男,28岁,工人。1999年10月23日就诊。 住某医院,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现病已六日,曾连服中药清热、解毒、养阴之剂,病势有增无减。就诊时,体温高40.3℃,脉象沉数有力,腹满微硬,哕声连续,目赤不闭,无汗,手足妄动,烦躁不宁,有欲狂之势,神昏谵语,四肢微厥,昨日下利纯青黑水。舌苔秽腻,色不老黄。 答案 中医诊断:阳明病(阳明腑实,热结旁流)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攻下腑实 处方:小承气汤 大黄 枳实 厚朴 四 张某,男,46岁,1994年10月20日就诊。 患者2年前因感冒高热在某院静滴抗生素l周。痊愈出院后即觉唾液多,但未治疗。以后每当饮用生冷之品,唾液即明显增多,不停吞吐,睡觉时流出湿枕头一片。经西药治疗无效。半月前,因喝啤酒加重,唾液难以控制,常流出口外,清澈如水。精神不振,纳差,舌淡胖,脉滑。 答案 中医诊断:太阴病(脾胃阳虚,津液不化,上泛为液)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 健脾和胃,温补中阳 处方:理中汤加味: 党参15g,干姜9g,白术30g,甘草6g,吴茱萸6g,水煎服。(“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治以理中汤加味) 五 王某某,男,28岁。 初夏迎风取爽,而头痛身热,医用发汗解表药,热退身凉,头痛不发,以为病已愈。又三日,口中甚苦,且有呕意,而大便下利粘秽,日四五次,腹中作痛,且有下坠感。切其脉弦数而滑,舌苔黄白相杂。 答案 中医诊断:太阳少阳合病(少阳胆热下注于肠) 西医诊断: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治法: 处方:黄芩汤 黄芩10克,白芍l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甘草6克。 六 李××,女,24岁,工人,某院住院病人,病历号:262207。1979—3—26会诊。 患者因发热身痛,胸胁不利,不敢喘气,于3月12日往某院门诊,经服用感冒水、注射青霉素等治疗未效。先后于3月19日、3月20日两次前往复诊。经中药、抗菌素等治疗,体温由39℃以上一度降至38℃以下。后因洗澡,体温再度升高。3月21日中午体温达39.6℃,遂经急诊收住院。体检除左鼻腔、咽部充血,鼻塞,血压140/70mmHg,余未见异常。入院后查血象为:白血球总数22800/mm3,中性球89%。血沉55mm/小时;抗链球菌“O”1:800。血培养、“OT”试验、肥达氏反应、疟原虫、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等无阳性所见。超声波探查、X线诊断未见异常,惟心电图有T波改变。诊为“风湿热”。入院后经抗菌素(静滴)、补液、服解热镇痛药未能控制体温。查患者神清合作,自诉寒热身痛,腰膝关节疼痛已两周。发热以午后为甚,自觉左胸前悸动数下,旋即体温升高。时感胸胁满闷,目眩烦心,咽干口苦,不呕而渴,小便微黄不利,发热时汗出限于头部。脉象弦数,舌苔白,中心微黄,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