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33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VIP

2019年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33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q \o(\s\up17(第33讲),\s\do15())eq \o(\s\up1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s\do15())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对概念的理解 2.能量流动过程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内容。 甲:生产者 乙:初级消费者 丙:次级消费者 丁:呼吸作用 戊:分解者 (2)据图可判断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3.能量流动研究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必修3 P96图5—9改编)如图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b、c、d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B.a、b、c、d之间形成一条a到d的食物链 C.a、b、c、d的大小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的多少 D.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解析:能量金字塔是依据单位时间内不同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多少绘制而成的。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取的能量越少。营养级是指食物网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不是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答案:B 1.能量流经第二、第……营养级的过程分析 (1)过程图解 (2)相关分析: ①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 ②同化量(b)=摄入量(a)-粪便量(c)=呼吸消耗量(d)+净同化量(e)=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g)+被分解者利用(f)。 ③净同化量(e)=同化量(b)-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g)+被分解者利用(f)。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①表现: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原因: a.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一般不可逆转。 b.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同化量的比值)为10%~20%,其原因如下: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消耗。 ③还有一部分未利用的能量,即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3.生态金字塔——能量流动模型 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各营养级与能量、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生态金字塔是定性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 (1)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计算方法如下:能量传递效率=eq \f(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2)食物链中能量的最值计算。 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表): ①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 ②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例如,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3)在食物网中的分析。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 eq \a\vs4\al(①知低营养级, 求高营养级)eq \b\lc\{\rc\ (\a\vs4\al\co1(获得能量最多\b\lc\{\rc\ (\a\vs4\al\co1(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得能量最少\b\lc\{\rc\ (\a\vs4\al\co1(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eq \a\vs4\al(②知高营养级, 求低营养级)eq \b\lc\{\rc\ (\a\vs4\al\co1(需最少能量\b\lc\{\rc\ (\a\vs4\al\co1(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需最多能量\b\lc\{\rc\ (\a\vs4\al\co1(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误区警示】 能量流动中的两个“不同” (1)生态系统中同化量和摄入量不同: ①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 ②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 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1.(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

文档评论(0)

159****7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