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内科学——痢疾已完成剖析.ppt
痢 疾;【概述】;二、文献摘要;三、范围;【病因病机 】; 疫毒之邪 内侵胃肠 发病骤急 疫毒痢;
外感时邪 湿热之邪 湿郁热蒸 肠胃气机阻滞 湿热痢;
夏暑感寒伤湿 寒湿伤中 胃肠不和 气血壅滞 寒湿痢
嗜食肥甘厚味 食积
饮食不节(洁) 误食馊腐不洁之食物 酿生湿热
夏月恣食生冷瓜果 损伤脾胃,中阳受困 寒湿
湿热或寒湿食积之邪内蕴,肠中气机壅阻,气滞血瘀,与肠
中腐浊相搏结,化为脓血,而致本病。 ; 1、基本病机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2、病位及涉及脏腑: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 ,可
涉及肾。
3、病性:痢疾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本病初期多实证
1.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
2.疫毒上冲于胃,使胃气逆而不降;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
3.感湿热或湿热内生,壅滞腑气,下痢赤白,肛门灼热
4.寒湿阴邪,内困脾土,脾失健运,邪留肠中,气机阻滞,下痢白多赤少
; ;四、病势;【诊查要点 】;二、病证鉴别; 三、相关检查; 三、相关检查; 三、相关检查; 三、相关检查;【辨证论治 】;2.识寒热偏重
; 3.辨伤气、伤血
伤气:下痢白多赤少,湿邪伤及气分。
伤血: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热邪伤及血分。;二、治疗原则;三、证治分类;(二)疫毒痢 ;(三)寒湿痢 ;(四)阴虚痢;(五)虚寒痢;(六)休息痢; 正如《景岳全书》所说: “泻浅而痢深,泻
轻而痢重,泻由水谷不分,出于中焦,痢以脂血
伤败,病在下焦”。当然,泻、痢两病在一定条件
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
转泻。 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
病情减轻。; 痢疾初起之时,以实证、热证多见,宜
清热化湿解毒,久痢虚证、寒证,应以补虚
温中,调理脾胃,兼以清肠,收涩固脱。治
疗上有清肠、化湿、解毒、调气、和血、温
中、收涩、理脾等。; 对迁延不愈之久痢,因病情复杂,正气
已虚,而余邪积滞又未尽,若单纯补涩,则
积滞不去,贸然予以通导,又恐伤正气。此
时治宜兼顾,于补益之中,佐以清肠导下祛
积,扶正祛邪,权衡运用。;方 义: 本方具有调气行血,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赤多白
少,肛门灼热之下痢。
常 用 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
芍药、当归、甘草——行血和营,以治脓血
木香、槟榔、大黄——行气导滞,以除后重
金银花——清热解毒
少佐肉桂——辛温通结
加 减:热重于湿者——配白头翁、秦皮、黄柏清热解毒
瘀热较重——加地榆、丹皮、苦参凉血行瘀
湿重于热——去当归,加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健脾燥湿
饮食积滞——加莱菔子、神曲、山楂等消食化滞
食积化热——可加用枳实导滞丸行气导滞,泻热止痢,乃通因
通用法。
初起,若兼见表证——可用解表法,用荆防败毒散,解表举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