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第一章 历史地理环境教材编辑.ppt
第一章 历史地理环境 温度与湿度之变化 : 温度: 从距今约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到17世纪(清代): 由温暖转向凉爽 20世纪后半叶,气温迅速上升 湿度: 距今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至两千五百年前较湿润, 洪水频繁 近五百年,旱灾多于水灾 中国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是节气文化与气候: 春季 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5月5--7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7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日--24日 秋季 立秋8月7--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8--9日 霜降10月23--24日 冬 季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 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是中医文化与气候 南京中医学院老教授干祖望说:“欲知《黄帝内经》之精华,一半在气候。” 三是诗词与气候 古诗中有大量的咏怀四季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杜甫 :“安得赤脚踏层冰”。 王维《苦热》:“思出宇宙外,矿然在寥廓。”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谁能举出气候对其他文化方面的影响?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建筑文化 三大阶梯 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最高的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以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第二阶梯 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 2、地形、地貌 二、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疆域、政区 1、中国疆域之变化,请看动画: 2、政区 商周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两汉:郡国并行制 --------州、郡、县三级制。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州、郡、县 隋唐: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元朝:行省—路—府—州—县 明朝:省、府、县 清代:省、府、县三级 (二) 民族、人口 (1)民族 首先,中华民族是定居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 东北部和北部: 东胡、乌桓、鲜卑、匈奴 西域:乌孙、月氏、龟滋 西部和西北部:羌、吐蕃族 台湾岛:高山族 广西、广东及福建、浙江:百越各民族 其次要明确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富饶的土地是靠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再次,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互相接近和融合,共同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2)人口: 第二个特点是人口迁移频繁。 第一个特点是分布不均衡。 东南部和中原地区人口稠密 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当今世界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1、世界气候变暖 2、森林面积日益缩小 3、物种的灭绝速度在加快 4、水资源不足 5、大气污染严重 6、土地面积减少 7、垃圾废物成灾 8、资源再减少 9、农用药害严重。 10、人口膨胀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1)古代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