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教学精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教学精品.ppt

中国文化概论 三、内蒙古、察哈尔等实行的盟旗制,由中央理藩院直辖。盟相当于府,旗相当于县。 四、办事大臣   (1)西宁办事大臣辖青海区:对厄鲁特蒙古实行盟旗制;对玉树藏区等四十族土司实行土司制   (2)西藏办事大臣辖今西藏地区 中国文化概论 行政长官   (1)承袭明朝之旧,各省设藩、臬二司   (2)总督和巡抚成为常设机构,巡抚成为实际上的一省之长   (3)道不再是二司的派出机构,而是专设的官职,成为实官,长官称道员 中国文化概论 15 民国时期——新三级制   1913年废除了府、州、厅,将“道”作为介于省、县之间的政区,设道尹。地方行政区划成为省、道、县三级制。 中国文化概论 行政特区   新建了四个与省同级的特别区:绥远、热河、察哈尔、川边 中国文化概论 (三)民族和人口: 中国文化概论 1 民族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由各民族共同缔造。 中国文化概论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同时还有其他广泛的用法,如作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总称,如中华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如阿拉伯民族。 狭义的专指资本主义时代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中国文化概论 2 人口 数千年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保持在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频繁,人口分布呈东南稠密、西北稀疏的格局。 中国文化概论 秦代以前人口数缺乏可资推测的史料。 中国文化概论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认为 “秦时全中国人口约二千万左右”。 秦末战乱。秦时人口约二千万, 中国文化概论 到西汉初仅1500万左右,减四分之一。 汉初人口数字,葛剑雄在《西汉人口地理》一书认为汉初人口应在1500万以上。 根据葛剑雄推测,到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人口增至3500万,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之年),减至3000万,公元前67年(宣帝地节三年),增至4000万,公元2年,激增至6000万。 而到西汉末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两百年间,达到12 233 062户, 59 594 978人,这是中国人口的第一个高峰,以后长达100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再达到这个数字。由此可以相见汉朝盛世景象。 中国文化概论 东汉末战乱,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人口只有1600万,锐减四分之三。 中国文化概论 唐代是封建社会又一个盛世,但人口增长仍未达到西汉最高水平。到天宝十三年(754)统计,全国约5200万人口。 安史之乱后,人口急剧下降,到乾元三年(760)只有1600多万,与天宝十四年相比,人口减少3600万。 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社会比较稳定,人口增长速度快。学者估计,北宋人口最高时曾超过一亿。 中国文化概论 元代统一以后,全国户口呈不断增长趋势。 有人估计,元代实际户口,最高时为1900多万户,近9000万口。 元末时,减至约1300万户,6000万口。 中国文化概论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户1068多万户,口5677多万人。 而后明朝户口数有一段时间下降了,弘治四年(1491),全国户只911万,口只5538万。 但有学者认为,明朝人口最多时达到2亿左右,明清之际战乱,人口减少四分之一,到清顺治七年(1650)人口为1亿5千万。 中国文化概论 清乾隆六年(1741)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是清代人口激增时期,从一亿五千万左右增至4亿1千多万,一百年间人口增长接近三倍。 中国文化概论 (四)地形地貌: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台阶。青藏高原是最高的第三级,青藏高原以东、以北至大兴安岭、太行山伏华山一线为第二级,再往东是最低的第一级。历史上地形、地貌“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一、第二级阶梯内。 中国文化概论 黄河下游改道的原因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 黄河流域的土壤、气候及黄河河道的坡度,是造成其下游经常决徙和改道的自然因素。黄河上、中游地区流经一片面积达五十八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一经雨水冲刷,即土随水去,水中泥沙含量特多。 中国文化概论 同时,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和夏秋之交,上、中游经过暴雨之后,河床中便出现了洪峰,洪水与泥沙俱下,对下游构成严重的威胁。再加上黄河上流发源地海拔在三千米以上,从青海龙羊峡奔腾急下,一泻千里,到达河南孟县以东,骤抵海拔五十米以下的平原,流缓沙沉,逐渐淤淀。 中国文化概论 近年实测数据,黄河每年输送到下游的泥沙达十六亿吨。其中大约有十二亿吨输送入海,四亿吨沉积在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愈抬愈高,成为“悬河”。一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