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话语与意义重构-山东社会科学.PDF

双声话语与意义重构-山东社会科学.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第12期                山 东社 会 科 学                   No.12  总第208期               SHANDONGSOCIALSCIENCES              GeneralNo.208 “双声”话语与意义重构 ———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文化考察 李少群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山东济南 250002) [摘要] 现代女性写作在特定历史情景下,积极汇入新文学革命和社会改革大潮,同时 持以游离、挑战于主流文化的性别言说。其从性别视角对女性自我、身体、婚恋等及其与男 性、社会之间关系的表述,形成了突破传统意识的性别审美建构和文化中的性别角色重构。 [关键词] 双声语境;女性写作;文化建构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12-0048-04   曾有西方人类学家指出,在人类文化史上,女人均过着一种双重生活,她们既是社会总体文化圈内的成 员,又具有女性自身的独特性征。她们的文化和现实生活圈子同社会的主宰集团(意指社会历史文化在一 定时期内的主导方面,如男性中心、宗法观念、封建势力等)的圈子既相互重合,却又不完全被它所包容,有 一部分则会溢出这重合的圈迹之外。于是,“前者可以用主宰集团的语言表达,而溢出的部分是女子独特的 属于无意识领域的感知和经验,它不能用主宰集团控制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这是失声的女人空间,是野 ①。女性主义批评的这一经典理论还阐明了,正是这些未被主流传统完全包容的部分,含有不易为世间 地” 所了解的女性生活领域,如其丰富的感性生活经验或形而上的偶像模式等。所以,有史以来在女性一定自主 意识上产生的女性文学,往往便成为一种“双声话语”,其中表达的是“主宰”的故事和隐含的“失声”的故 事。女性文本即由此体现了“失声”和“主宰”的双重的社会、文化与文学传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的漫长 年代里,广大妇女一直被排斥和隔绝于社会主流政治、经济等生活和活动之外。在根深蒂固、网织严密的父 权制—男性话语的权力语序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自身不具备完全摆脱父系制标准及其权力象征系统的 途径。故而无论在文化还是政治意义上,女性只能在认同和趋从于主宰集团或主流文化整体目标的过程中, 去冲决沉默的边缘地带和文化罗网,以获得并建构性别话语权力。对本身即产生于“五四”新文化思潮、与 “人的发现”、“女人的发现”共存的现代女性文学来说,这一规律性特征在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中,则更显现 了其独有的特点。即现代女作家们将高亢的女性群体之声,积极汇入了新文学革命、社会改革直至民主革命 的大潮中,突破封建传统樊篱,树立了社会新女性的主体形象;同时她们又以游离、挑战于主流文化的“性 别”言说,去深入表达女性的身心体验,表现女性在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新文化和革命阵营内部的真实处境 与心声。女性写作的这种“双声话语”特征,独特的思维存在形式,深化着女作家们的自我认知和审美建构, 以其向男性中心文化及传统美学概念的消解和冲击,促使人们对固有文化秩序进行重新审视,也开启了解构 与重建传统性别文化的文学历史行程。   一、“人”的意识与性别主体确立 五四文化精神直接指向了道德革命和文学革命,从而包含了巨大的人性内容。现代女作家们在这一重 大历史契机下,实现了作为“人”的意识和性别主体意识的双重觉醒。她们以自己的创作,加入了叛逆传统和  收稿日期:2012-10-28  作者简介:李少群,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  ①肖·沃尔特:《荒原中的女性批评》,载王逢振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48 社会改革的时代大潮,同时开始了女性主体精神的自我塑造与追寻。 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伊始,即勇于揭露和鞭挞封建专制主义的丑陋和罪恶,指陈社会弊端,刻画被压迫者 的不幸,描写旧伦理制度带给人们尤其是女性的深重痛苦,张扬民主人权,探索儿童公益等。同时注重了自 我的内在观照和纯粹个体经验的倾诉。如冰心的《超人》、《两个家庭》,庐隐的《或人的悲哀》、《海滨故人》, 冯沅君的《旅行》、《隔绝》,凌叔华的《绣枕》、《酒后》,石评梅的《墓畔哀歌》等作品,将女性与旧意识抗争过 程中的激愤与失落、幻灭与挣扎,以及辗转纠结于现代与传统、个性需求与伦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