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docVIP

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扬中市第二中学 徐亚鸣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被历代所推崇的美好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在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对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意义重大,而且对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结合所教学科特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制定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 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是感知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寓传统美德于语文教学中,既不能象政治课通过理论的讲解直接向学生灌输;也不同于历史课通过社会演变的描述向学生展示。它必须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学的讲解和文学形象的再现、剖析,借助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联想,在独特的艺术享受中微熏渐染,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统筹安排,有侧重地选择德育内容和手段,找出德育内容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思想的最佳结合点,内化提炼,谙熟于心,对整册书乃至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要点进行总体设计,制定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实施计划,力求连点成线,由浅入深,形成系统的思想教育体系。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注意恰当,因为如果脱离了所教内容空设目标,或超越学生实际制定高深不切实际的目标,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内容 李岚清同志说过:“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语文是人文学科,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是荟萃了古今文章的精华,中华民族几千年孕育的传统美德几乎都在中学教材中得到了清晰、集中的体现。著名教育家于漪先生说得好:人文学科舍弃了人文,就舍弃了语文的灵魂。人文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用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去哺育我们的后代。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美德素材,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 教材中的传统美德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忠报国,舍生取义。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思想被誉为最崇高的美德,千古流芳;爱国英雄的人格魅力总是“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辉”。这一美德的具体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信条,其深刻的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教材中这类素材不胜枚举。如:爱国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左光斗忠心报国不屈于奸佞;史可法身先士卒,以身殉国,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鉴湖女侠”秋瑾“粉身碎国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黄花冈七十二烈士“惊天地、泣鬼神”;刘和珍“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等等。他们的凛然正气来源于他们炽热的爱国之心。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构成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直观的材料,对学生“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自强不息,拼搏进取 中华民族素有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传统意识,它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艰难困苦,玉汝以成”,是我国人民的经验之谈。教材中不乏前人自强不息之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著《史记》;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这些无一不展示了我们民族脊梁的铮铮铁骨,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的民族历尽艰难而不衰亡。 3、克已奉公,无私奉献 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已奉公”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价值坐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国而忘家,兴修水利;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谭嗣同以死醒天下;孙中山倡导“天下为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纳天地于胸怀之间。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