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取代苯磺酰基吲哚-3)-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测定.docVIP

2-[(N-取代苯磺酰基吲哚-3)-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测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类号: 0621.3 学校代码:10712 U D C: 547 研究生学号:S070484 密 级: 限制 2010届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2-[(N-取代苯磺酰基吲哚-3)-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测定 学科专业 化学生物学 研究方向 药物设计与生物合成 研 究 生 杨文彬 指导教师 徐 晖 教授 完成时间 2010. 05 中国 陕西 杨凌 Classification code: 0621.3 University code: 10712 UDC: 547 Postgraduate number: S070470 Confidentiality level: ___ Thesis for Master’s Degre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in 2010 Synthesis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diethyl 2-( (N-substituted phenylsulfonyl indol-3-yl )methylene)malonate derivatives Major: Chemical Biology Research field: Pharmaceutical Design and Biosynthesis Name of Postgraduate: Yang Wenbin Adviser: Prof. Xu Hui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5 Yangling Shaanxi China 项目资助 本研究得到: 教育部2006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868) Financial Aids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the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University Talents,State Education Ministry of China (NCET-06-0868) 2-[(N-取代苯磺酰基吲哚-3)-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测定 摘 要 吲哚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它们具有消炎镇痛、抗菌、抗肿瘤、抗HIV、降血压等作用。这使得吲哚类化合物在医药和农药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并且一直受到化学研究工作者们的高度关注。 本实验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N-取代苯磺酰基吲哚-3)-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类化合物,并对其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进行了测定,以期筛选出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并确定其可能的活性基团和活性部位。 1.以吲哚及含简单取代基的吲哚为底物,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了7个3-醛基吲哚类化合物(2a-2g),再经过Knoevenagel反应进一步与丙二酸二乙酯缩合,合成了6个2-[(1H-吲哚-3)-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类化合物(3a-3f),然后将其吲哚环的N位苯磺酰化,得到了10个2-[(N-取代苯磺酰基吲哚-3)-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类化合物(4a-4j)。经熔点测定、EI-MS、1H NMR谱图解析等方法确定了10个目标化合物及4个主要中间产物的结构。 经过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 (SciFinder Scholar) 检索表明,其中12个化合物(9个目标化合物 2.选取了7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小麦赤霉病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根腐病菌 (Helminthosporium sorokinianum)、棉花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ium f.sp.vasinfectum)、水稻稻瘟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白菜黑斑病菌 (Alternaria brassicae)、黄瓜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arinum)、烟草赤星病菌 (Alt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