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系统性硬化肺损害中西医探究进展
【摘要】对系统性硬化肺损害相关的中西医研 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西 医发病情况、发病机制、生物学标记物及治疗几个方面分析 和总结近些年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肺损害;中西医研究进展;综 述
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种以疾 病特异性抗体产生、微血管损伤,以及皮肤和/或内脏进行 性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o肺部受累是目前SSc 最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其累及肺的表现形式包括:间质 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肺血管疾 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60%的SSc患者有ILD的临床表现, 80% SSc患者肺活检有ILD病理表现;尽管只有15%的SSc 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患者发展为严重的肺功能限 制性肺疾病,但其高病死率仍然严重威胁硬皮病患者的生 命。据统计,2/3以上的SSc患者有肺部受累,SSc患者死 亡原因中肺受累占23%。SSc肺损害治疗困难,尤其是晚期 患者,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SSc肺损害的中西医研究 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研究现状
SSc肺损害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
tension, PAH)o中医学无SSc肺损害病名。《素问?痹 论》:“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症 因脉治?肺痹》阐述更详细:“肺痹之症,即皮痹也,烦满 喘呕,逆气上冲,右胁刺痛,牵引缺盆,右臂不举,痛引腋 下。”这些描述均类似SSc肺损害的表现,故本病当属中医 学“肺痹”范畴。
1病因病机
1.1.1外邪侵袭 外邪侵袭为肺痹最主要的病因,早在
《内经》中就提出:“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 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清代陈士锋也有 相同的看法,曰:“肺痹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也……肺 气受伤,而风寒湿邪遂填塞肺窍而成痹已。”现代医家也认 为,肺痹多以肺气虚损为本,外邪入侵为标。姚楚芳等[2] 推崇《杂病源流犀浊》所云“痹既入肺,则脏器痹而不通”, 肺虚为本,外邪乘虚而入,肺失宣降,致喘促气急,甚至卧 则气喘,从而发生肺痹。
1.1.2痰瘀壅阻周平安[3]沿用朱丹溪“肺胀而咳, 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痰夹瘀血,遂 成窠囊”的说法,将痰瘀壅阻作为肺痹的主要病机,认为 痰瘀同源是津血同源在病理上的表现。邪气入侵或七情内 伤,气机升降失常则成气滞,气滞则津血不行,津液停聚则 痰饮生,血不行则瘀血生。久病心气渐虚无力推动气血,加 重气滞血瘀。田正鉴[4]将痰瘀互结作为肺痹的基本病机,
“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水壅则 为痰饮”。此外,瘀血进一步阻滞气机,致痰饮生,痰饮反 过来加重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缠绵日久,正气渐虚,终致 病情缠绵难愈。
1.1.3肺脾肾虚损郭刚[5]认为,肺痹之本在于肺脾肾 三脏虚损,肺虚则外邪入侵,久之肺络瘀滞;或平素饮食不 节,渐致脾虚,“土不生金”,则致肺脏更加虚损;或年老 肾亏,肾火不足而水泛为痰,肾不纳气,金水失调,均可致 肺失宣发,出现气短喘嗽,动则尤甚等症状。许宗伟[6]总 结许建中教授的经验认为,肺虚为先导,气机宣降失常,表 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久病及脾肾,脾虚则运化失常,表 现为气短乏力、纳差;肾虚则纳气功能下降,表现为呼多吸 少,动则气喘;晚期则发展为阴阳两虚,表现为唇舌晦暗、 胸中憋闷。
1.2中医药治疗
1.2. 1分期治疗田正鉴[4]将痰瘀互结作为PF的基本 病机,认为痰浊、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还是致病因素,痰 瘀互结日久耗气伤阴,病情缠绵难愈,并主张分期治疗,急 性期以祛痰化瘀为主,辅以健脾益肺,常用款冬花、法半夏、 三七、丹参、当归、枳壳、陈皮等。缓解期多以健脾益肺为 主,辅以活血化痰,常用四君子汤补益肺气,配沙参、麦冬 等以滋养胃阴,共奏培土生金之效。崔红生等[7]
提出毒损肺络理论,治疗上重视通补肺络,将肺痹分为 早期和晚期。早期多有六淫袭肺,损伤络脉,血瘀阻络,气 机升降失常,而发生咳喘,治疗上以辛以通之为基础,根据 外邪不同,分为辛温散寒通络、辛凉化痰通络、清热润燥通 络;晚期邪气郁久成毒阻络,正气耗伤,故在通的基础上, 注重补虚,如用益气活血通络之黄英、川苇、地龙、桂枝等, 或补肺肾之熟地黄、山茱萸、冬虫夏草、当归等,益气养阴 之沙参、太子参、牡丹皮等。张凤山[8]认为,邪气在表不 解,内入于肺,气血不行,肺络不通,而发为本病。治疗上 通补并用,提倡补气活血通络,临床上分为两期,急性加重 期加鱼腥草、桔梗、法半夏,清热化痰,开宣肺气;慢性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