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内容研究框架构建.docx

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内容研究框架构建.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研究框 架构建 [摘要]该研究从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出 发,通过参考已有的内容分析框架和阅读935篇美国教育技 术学博士论文的题目提出了初步的分析框架,经过3轮测试 和对国内10位专家的德尔斐意见征求,确立了最终的内容 分析框架,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4 个一级维度及其子类。该框架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也 能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教育技术。 [关键字]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 框架 [中图分类号1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 号 ]1009-8097 ( 2013 ) 08-0059-07 [D0I] 10. 3969/j. issn. 1009-8097. 2013.08.012 对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展示美国的教育技术领域在研究什么、怎样研 究,促进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内容分析的核 心在于建立分析框架,它决定着整个研究的方向与质量。本 研究以1995-2004年美国产生的935篇教育技术学博士论文 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容分析框架,尽力做到系统、科学和 严谨,保证同一维度中的类目具有互斥性、完备性和较高的 效度。 一、分析框架的初步提出 1.从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出发,确定主要分析维度 本研究基于刘美凤教授的教育技术的广义定位理论和 AECT' 94定义及其他一些美国学者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教育技术的广义定位理论认为教育技术的知识构成包 括三方面:教育技术知识I和教育技术知识II属于研究内 容方面,教育技术知识III属于方法论方面。该理论还探讨 了教育技术的知识来源问题。那么,美国博士论文到底研究 了教育技术知识中的哪些内容?采用了哪些方法?依据了 哪些理论,或者利用或转化了哪些学科的知识?所以,分析 框架拟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基础3个一级维度。 AECT' 94定义分析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和影响这些 范畴的主要来源,以及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因此,在框架 的“研究内容”维度,可以从研究范畴和实践领域两方面分 析。定义中对影响范畴的来源的分析,为本研究的“理论基 础”维度的分类提供了参考。 2?参考已有的教育技术内容分析框架,设置框架类目 1988年后,伊利(Donald P. Ely)连续四次采用内容分 析法对教育技术的文献进行回顾,并从中预测教育技术的发 展趋势,其中的很多趋势也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伊利的框 架对研究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在管理、技术开发、设计 与开发、评价、教育过程/服务这些方面都有子类目。1989 年,迪克和迪克(Walter Dick&W. David Dick)的框架对文 章的研究类型进行了分类:文献回顾、方法类、理论类、经 验和实验、描述研究、评价研究、专业相关。1995年,里夫 斯(Thomas C. Reeves)的框架从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两个 维度来考察,研究目标包括理论研究、经验研究、解释性研 究、后现代研究、开发研究、评价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定量、 定性、批判性理论、文献回顾、混合方法。2000年,奥萨赫 (BaderA. Al-Saleh)的框架对论文类型、分析主题、研究 方法、目标群体进行了分类。另外,还参考了 Edward, P. Caffarella.祝智庭、焦建利等的分析框架。 3?分析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论文的题目,丰富框架类目 我们分析了 935篇论文的题目,发现这些论文题目的字 数较多,研究问题很小,对研究范围规定明确,从多个维度 命题。这样,分析框架就需要分多个维度和层次,并丰富了 框架的类目。例如,很多论文探讨具体学科的问题,如数学、 科学、外语等,所以可以考虑学科问题,并分析教育技术如 何解决这些问题。另外,论文关注的群体多样,学生、教师、 妇女残疾人、军人、黑人等,所以可以考虑关注群体。 二、分析框架的修改 1.分析框架的三轮测试 经过测试,我们对框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前两轮,分 别抽样选取了 200篇摘要进行分析。第三轮,对所有论文的 摘要进行了分析,笔者作为主评判员,并邀请其他5名教育 技术学硕士生作助理评判员,对内容评判进行互相校验。 2.访谈相关专家 我们访谈了一些专家,对框架进行了修改。专家包括有 美国教育技术学博士求学经历的博士、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知 名学者,还有熟悉内容分析法的博士。 3?德尔斐法完善分析框架 我们采取德尔斐方法对10位专家进行了两轮的意见征 求,对分析框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专家组的质量是保证德 尔斐方法信度和效度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择专家的标准 为:(1)对教育技术有深厚的理解;(2)在国内教育技术领 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3)愿意参加本次意见征求。通 过领域专家推荐和专业期刊的查询,我们形成了专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