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义封面目录及第一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卫生部“十年百项”适宜推广技术项目 全国肺功能基础与临床新进展学习班 讲 义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目 录 肺功能发展史与展望……………………………………… 陈荣昌 …… 1 肺功能仪测定原理………………………………………… 郑劲平 …… 11 肺功能实验室的建立……………………………………… 郑劲平 …… 17 肺容量检查………………………………………………… 李 靖 …… 23 肺通气功能测定…………………………………………… 郑劲平 …… 29 肺弥散功能测定…………………………………………… 李 靖 …… 45 支气管激发试验…………………………………………… 郑劲平 …… 57 支气管舒张试验…………………………………………… 郑劲平 …… 70 运动心肺功能测定………………………………………… 黄思贤 …… 74 儿童肺功能测定…………………………………………… 邓 力 …… 99 气道阻力测定及脉冲振荡肺功能(原理)及应用……… 夏 力 …… 113 肺功能监测在机械通气时的应用………………………… 黎毅敏 …… 122 呼吸肌肉功能测定………………………………………… 陈荣昌 …… 130 呼吸系统核素检查………………………………………… 陈 萍 …… 148 基层医院肺功能的开展…………………………………… 陈荣昌 …… 151 肺功能数据评价及资料管理系统………………………… 安嘉颖 …… 153 肺功能常用参考指标与参考值…………………………… 郑劲平 …… 156 授课老师: 郑劲平 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教授 陈荣昌 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教授 黎毅敏 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 陈萍 广州医学院附一院核医学科 主任医师 邓力 广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李靖 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 王红玉 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 周明娟 广东省中医院 医师 安嘉颖 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技师 第一章 肺功能检测发展史与展望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陈荣昌 一.肺功能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展史 肺功能的研究与检测有很长的历史。早在1679年已有记录Borelli首先进行肺容积测量,在室温下成人肺容积为3.3~4.9L。1800年Davy已经尝试用气体稀释法测定肺残气量。1813年Hutchinson率先应用水封式肺量计,并提出肺活量的概念;发现肺活量与身高相关,并可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增加与肺内疾病而改变。1915年Krogh已有尝试应用单次呼吸法测定肺弥散功能的报道。1919年Strold首先提出用力呼气肺活量(FVC)这一检查方法。1932年Jansen等建立最大呼吸量(MBC)的测定方法。1933年Hermannsen 直接测定了最大通气量(MVV)。1947年Tiffaneace 首先提出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并发现其对气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到50年代,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得到迅速发展。Dubois首先应用体积描记法和强迫震荡法测定气道阻力。Forster和Olgilvie对Krogh提出的弥散功能测定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用于临床检测。Leuallea等提出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的测定方法。Tiffeneace等提出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可用于哮喘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价。到60年代,随着对气道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过程的进一步认识,在1967年Dollfuss提出小气道疾病概念与小气道功能的特点。其后小气道功能的检测方法,如闭合气量(CV)、闭合总量(CC)、用力呼气流量曲线(MEFV)和肺动态顺应性等检查方法亦相继问世,并提出了小气道功能改变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早期表现的观点。到70年代,随着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检查方法的规范化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在1979年美国胸科协会(ATS)召开了肺功能的专题讨论会,拟定了肺功能测定的操作规范;后来又于1987年对该操作规范加以补充修正。上述的工作,为现代肺功能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最近30年来,无论从临床应用的资料积累还是肺功能仪的发展和完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不可缺少的检查。在卫生保健等领域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