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双蚤属一新种记述及分类探讨
(蚤目:细蚤科)
陈宁宇 魏书凤
(四 川 省 卫 生 防 疫 站 ) (四 川 大 学 生 物 系 )
1960年在四川省西北地区采得双蚤属一新种。
缺棘双蚤Amphipsylla desispina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额缘中央有小而尖的额突。♂可动突大,呈半圆形,后缘1/2以上着
生相距较近的两根粗鬃,无棘鬃; ♂第Ⅸ腹板后臂和阳茎钩突形状亦与本属已知种迥然不
同,新种钩突端部分叉。♀第Ⅶ腹板后缘平直,无凹陷,受精囊头部略长于尾部。
新种记述 头部(封三图1)额突位于额缘中央,微小,齿状。额鬃2列4(5)、 5。眼
退化,眼鬃2根。眼上方幕骨拱呈弧形。后头鬃3列,分别为3 (4)、4、7(6)。下
唇须5节,末端约达前足基节3/4处。
胸部(封三 图1)前胸节由19—21根节刺组成,前胸背板鬃1列6 (7)根。中胸背
板鬃3列4、5(6)、5(6),中胸颈片假鬃双侧正模4根,其余1—6支。后胸背板
端小刺双侧正模8个,其余4—7个,后胸后侧片鬃4列共10—12根。前足基节外侧有长鬃
35—40根,后足股节外侧1列9根,后足第2跗节端长鬃♂未超过第3跗节末端,几乎等长,
♀则更短。前、中、后足第5跗节各具4对侧蹠鬃和1对蹠鬃。
腹部 第1一Ⅵ节背板两侧端小刺数依序为:8 (9—10)、11(9—12)、 8 (9—
11)、 8 (7—10)、7 (8)、 4 (5)。第Ⅱ—Ⅶ背板气门下方各有鬃2根。♀第Ⅲ—
Ⅴ腹板后缘有骨化带。
变形节 ♂(封三 图2)第8腹板发达,后缘着生长鬃15根,后缘延伸至腹缘有一凹
陷。可动突(封三 图3)前缘微凹,边缘骨化较深,前角钝,无后角,后缘为圆弧形,其上
1/2处有两根长短不等相距较近的鬃,上位者短,下位者长,其下有缘及亚缘小鬃16—18根,
后缘下1/3处有一条骨化带,可动突长为宽的1.8倍。不动突端部呈圆锥形,上有短鬃1根,
长鬃2根,背缘较平直,后缘近基节臼处微凹,抱器柄突末端微尖略向上翘,第Ⅸ腹板后臂
形状特殊,端部及基部细,中部宽大(封三 图3),末端有小鬃3根。阳茎端部(封三
图4)分叉呈两叶,上叶似拇指状,下叶贝壳形,边缘浅骨化。♀(封三 图5)第Ⅶ腹板
后缘平直,无窦,中部具一弧形鬃列共8根。受精囊头部椭圆形。尾部圆筒形,头尾分界明
显,头部略长于尾部。交配囊管长而弯曲。肛锥长约为基部宽的4倍。
标本记录 正模♂体长2.3毫米,配模♀2.5毫米;副模3♂♂,1960年来自四川省若尔
盖县香龙地区小鼩鼱(Crocidura suaveolens)体上,标本存四川省卫生防疫站。
* 本文承李贵真教授指导,王酉之同志协助鉴定宿主,特此一并致谢。
10
对 双 蚤 属 的 特 征 补 充 和 修 订
在Wagner1909年对双蚤属特征记述的基础上,建议作下述三点补充和修订: 1)额鬃
2或3列;2)前胸栉前缘稍弯曲或直; 3)可动突形状可变异,但常常端部较中部宽,后
缘具棘鬃两根分别于背角及腹角上;或端部较中部窄呈半圆形,后缘无棘鬃,仅具两根粗
鬃。
无 棘 种 团 desispina group的 建 立
棘双蚤新种具有独特的特征,不同于已知种团,故建立无棘种团,三种团特征比较见表。
双蚤属三种团特征比较
特 征 无 棘 种 团 俄 种 团 方 凹 种 团
1. 下唇须长达前足基节 3/4 2/3 3/4
2. 第一列后头鬃 3-4 2-4 1
3. ♂可动突形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