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胃下垂22例临床观察.docxVIP

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胃下垂22例临床观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胃下垂22例临床观察 胡成莲 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卫牛院青海互助810500 【摘要】目的:探求治疗胃下垂的方法。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胃下垂22 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 45%O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下垂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四物汤;胃下垂;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74-8999(2013)08-0009-02 胃下垂是以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骼皤连线、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为主要特征 的一种病症,多见于体质消瘦的人。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痞满饱胀,食后加重, 可伴隐痛、暧气,泛酸等症。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四物汤为主,配多潘立酮 中西医结合治疗木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木组22例中,男9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 者58岁;病程5个月?7年;全部病例均经X线顿餐造影确诊,其中轻度下垂 计5例;中度下垂计15例;重度下垂计2例。 诊断标准:根据X线顿餐造影诊断胃下垂程度,以站立位时胃小弯切迹低于 骼脊连线水平1?5cm为轻度,5 l^lOcm为中度,10 1cm以上为重度。 1 2治疗方法:①气虚型:内服加味补中益气汤:党参30g,黄罠60g,升 麻、柴胡、甘草、五味子各6g,陈皮、当归各10g,茯苓、白术各12g,枳壳30g, 乌梅20g?胃腕痛加元胡10g,便秘加决明子10g,呕吐加砂仁6g,清半夏10go 血虚型:内服加味四物汤:当归24g,川茸6g,白芍10g,生地12g,乌梅10?30g, 黄黃15?30g° 口干加花粉10g,便秘加麻仁20g,胃胶胀痛加厚朴、青皮各10g, 泛酸加海蜡、贝母各10g,恶心加姜半夏10g,紫苏10扌腹泻加石榴皮15g°水 煎服,日1剂。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服完后休息7d检查X线顿餐造影, 若需继续治疗,再开始第2个疗程。以上方剂中药味和剂量可根据病情加减使用。 ②西药用多潘立酮片10mg, 3次/d,饭前30min 口服。 2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嘱患者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少进汤水,餐后平卧0 5h,采 用腹式呼吸,忌负重,以增强疗效。 3治疗结果 痊愈(X线复查胃下垂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口例;好转(胃下垂程度 变轻,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10例;无效(胃下垂无明显改善)1例。其中, 3个疗程治愈者1例,3个疗程以上治愈者21例,总有效率为95 45%o 4典型病例 患者男,46岁。因胃皖胀痛伴纳差3年,食后加重8个月,2011年3月19 日就诊。主诉:胃皖胀闷隐痛,食后加重,伴头晕,神疲乏力,有时恶心,大便 稀澹。 查形体消瘦,面色焦黑,精神差,语声低微,吋吋暧气,舌质淡红,苔白腻,脉 沉细弱。胃X线锁餐造影提示:胃下垂6 8cmo中医诊断为胃下垂(脾气虚弱、 中气下陷)。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处方:黄茂60g,党参30g,枳壳30g,茯苓、 白术各12g,砂仁6g各,柴胡、陈皮、姜半夏、甘草、五味子各10g,升麻3g, 乌梅20g。1剂/d,水煎取汁300ml,分3次温服。同吋用多潘立酮片3 次/d,饭前0 5h 口服。服用15剂后,诉胃皖坠胀疼痛消失,原方加麦芽、神 曲各15g,继服30剂诸证消失,停药一-周后复查X线顿餐造影恢复正常,体重 较前增加2kg。随访2年无复发。 5讨论 胃下垂属中医“痞证”、“胃皖痛”范畴。灵枢本脏篇载:“胃胀者,腹满, 胃胶痛,妨于食,鼻闻焦臭”,说明了胃下垂的基本症状。中医认为,胃下垂的 病机多责之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灵枢本脏篇载:“脾應肉。肉堅大者胃厚; 肉麼者胃薄;肉小而麼者胃不堅;肉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皖約不利,肉不 堅者胃緩;肉無小裹累者胃急;肉多少裹累者胃結,胃結者,上胶約不利也。” 说明了胃下垂的发病机制。脾内合胃腑,外应肌肉,肌肉坚实者则胃壁肌肉就厚, 不易下垂,反之,肉薄者,胃壁肌肉也薄,蠕动慢,以致胃内食物停留过久,加 之饮食不节,食后过劳,诱发胃下垂之证,故治疗采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气、调 补脾胃,四物汤养血调血。方中重用黄茂、枳壳,以加强益气升提之力,乌梅敛 肺气,收淌肠胃,加枳壳行气散痞,五味子益气收敛,以调节胃肠,促进消化吸 收。因此,气血虚者补气血以治本,肠胃滑脱者以收漓治标,标本兼顾,气血两 旺,则下陷可举。李燕舞等[1]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脾虚大鼠胃壁细胞的超微 结构呈应激状态,补中益气汤可改变其超微结构的异常。许琦等[2]研究发现, 补中益气汤可以升高脾虚大鼠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升高脾虚人鼠胃泌素含 量。研究还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增加壁细胞内三磷酸肌醇含量,降低大鼠壁细 胞内的Ca2+含量,提示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受体及受体后细胞内 信号传导来实现的[3]。以上研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