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詈语转化为亲密语言的考察.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詈语转化为亲密语言的考察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詈语生成的语境和文化心理, 然后对詈语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是如何被用作亲密语言的 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考察了这种现象的分类、特点和作 用,最后考察了詈语转化为亲密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詈语语境亲密语言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如何运用语言,能彰显 出个人的品德与文化素质。有时候用脏话或詈语也能表示 互相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正是所谓“亲极则恶,疏极则敬” 的语言现象。一般情况下,脏话是不能随便用的,但在特 定的语境下这些话不但没有恶意,反倒能增进双方的感情。 詈语存在于每种语言中,它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但是人们囿于传统观念,很少正式谈及它。课堂上不教, 词典里不收,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胡士云,1 997)。 人们为何要使用詈语?动机复杂多样。或因为仇恨、 憎恶;或因为关心、亲昵;或因为解困自保;或因为消气 泄愤;甚至毫无因由,只是语言习惯而已。考察使用詈语 的动机,同时也能洞悉詈语的作用。许多毒咒恶骂,确实 是一些人的性格粗野,品德恶劣,人格低下的反映。这种 詈骂只能挑起事端,破坏事业,践踏人际关系,结果伤害 了他人,同时也作贱了自己。但另有一些詈语,却又是秉 承大义,心怀善良,也是性格幽默,言语机智的反映。第 二种詈语,既可伸张正义,指斥顽愚,又可关爱他人,保 护自己,有时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成为促进良好的 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江结宝,1999)。本文将对这种现 象进行考察。 二、詈语产生需要特殊语境 语境是语言运用的舞台,语言的表达时时刻刻都会受 到语境的影响。“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O同 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里说出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 (马云霞、温伟华,XX)o詈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在言语交际中时有发生。人们通常视詈语为不良行为,有 失大雅,所以往往对其嗤之以鼻。不过,詈语还有其在特 殊语境下的特殊含义。在这些特殊的语境下脏话不“脏”。 因此,在考察特殊语境中的脏话意义时 因此, 在考察特殊语境中的脏话意义时, 会发现詈语在特 殊语境下的得体性(张发祥,XX )o 詈语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任何情况下都是詈语。 这类詈语多用脏字或比较粗野的词语。侮辱人程度深,语 气强烈。比如“他妈的、他要敢这样做,我就操他八辈儿 祖宗!你这个狗娘养的!这个老不死的!混蛋!”等等。第 二类,要在一定的语境下才会变成骂人的话。例如在“孙 子,过来一下,爷爷有话跟你说”这句话中,如果用在有 祖孙关系的人之间,就不是骂人话,否则就是詈语。这类 詈语对语境的依赖性比较大,而且与话语双方的关系密不 可分(胡士云,1997)o 詈语的使用频率与人们的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等有 关。一般说来,年轻人比老年人,男性比女性,社会底层 比社会高层使用频率高。同时,詈语的使用还受限于语用 环境。在比较正式的语用场合,詈语就很少使用,而在一 些较随便的场合,如公共汽车、家里、集市、街道等等, 说詈语的人就较多。但美国心理学教授T imothyjay通过对 校园、邮局、咖啡馆、街道、超级市场等场所中出现的詈 语的调查,发现詈语的使用不太与受教育的水平和阶级出 身有关,并总结出现当代使用詈语增长最快的两个群体是: 孩子和妇女。这反映出詈语的使用群体越来越多,使用范 围越来越广,甚至有泛滥成灾之嫌(瞿继勇,XX)。 三、詈语产生需要特殊的文化心理 (一)语言禁忌:禁忌语指的是由于不雅、不洁、不 吉、不敬等而不能被提及的语词,包括脏话、粗俗语和亵 渎神灵的语词。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曾骂过小尼姑“秃 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也骂过钱太爷的大儿子一一假 洋鬼子“秃儿,驴”;只是在肚子里骂,没敢出过声。阿Q 是利用别人最忌讳的缺陷攻击伤害别人,就像他本人最忌 讳别人在他跟前说“亮” 一样。这也就是所谓的“守着癇 子不说短话”的禁忌文化心理(邱庆山,XX) o (二) 迷信语言灵力:语言在人类社会中具有特殊的 功能,这也使得语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在早 期人类社会,原始人相信自己的语言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试图通过语言的使用而取得奇妙效力。比如:杀才、天杀 的、短命的、该雷劈的、该死的等等都是诅咒性詈语(邱 庆山,XX)o (三) 利用语言歧视:语言的歧视是社会文化歧视作 用于语言的结果。歧视性的语言承载的是歧视性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物、鬼不如人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因此,以物称鬼名骂人是很普遍的。例如,狗东西、木脑 袋、蠢货、畜生、鬼话、鬼胎、鬼把戏、穷鬼、饿死鬼等 等(周荣,2000 )o (四) 违背伦理道德:汉语中大量的詈语也反映了古 人对种族繁衍和纯化的深切关注。人们既怕子嗣不继,又 恐种类不纯;因此,断子绝孙、龟儿子(孙子)、王八蛋、 狗娘养的等等是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