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总目标及分年研究重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總目標及分年研究重點 一、計畫重要性 近十幾年來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造成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惡化了降雨與海水位極端變異的程度,已有多場 颱洪事件重創台灣各地,致使台灣地區許多河川下游沿岸 與沿海低窪地帶的淹水問題更形嚴重,而河川下游沿岸與 沿海低窪地帶又恰好是人口聚集之都會地區所在,如今年 七月的卡玫基颱風就重創了位處烏溪流域下游人口密集的 大台中都會區,瞬間超大雨量造成台中地區普遍性的淹水。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於民國 97 年 9月所執行之 「卡 玫基與鳳凰颱災情現地調查」報告書之調查,卡玫基颱風期間在台中都會區淹積水的狀況相當地嚴重。在中央管河 川部份,烏溪主流在台中縣大肚鄉的大肚堤防因溢堤而造成大面積淹水,為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旱溪排水 系統本流及其支流包括麻園頭溪、柳川、綠川等均多處發生局部溢堤或潰堤淹水之情事,其中麻園頭溪的潰堤更是 電視新聞播報重點;另外筏子溪與大里溪亦有部份河段溢堤而淹水。在台中市區,通報災情紀錄高達 800 多件,淹 水災情在全市均有分佈,淹水大部分為瞬時暴雨量超過區域排水與雨水下水道之負荷,因而導致排水不及,造成商 家、住家、車輛的淹水,甚至社區式大樓地下室嚴重積水 ,產生重大財產損失。在台中縣部份,許多區域排水系統 設計容量都無法負荷卡玫基颱風的超大降雨,淹水災情集中在大里市、太平市與烏日鄉等人口密集之處。 台中都會區地勢由東北逐漸向西南降低,台中市位居臺中 盆地之中央,東側為大坑山區,西側為大肚山,屬盆 地地形,由東北往西南緩降,南側緊臨大里溪及烏溪,為東西狹長之地形。烏溪及其主要支流大里溪、旱溪排水、 筏子溪匯流於盆地內,如圖 1所示;其平均地表坡度約 1/70 至 1/130(亦如圖 1所示 ),較台灣地區其他主要城市為陡, 1 淹水災情向來輕微。目前「烏溪流域整治工程」 、「大里溪流域整治工程」、「旱溪流域整治工程」及「筏子溪流域整 治工程」等相關重要防洪保護設施已陸續完工,強化了整個台中都會地區之防洪功能,其中烏溪及大里溪兩岸係以 100 年重現期距之高標準堤防保護,而旱溪排水與筏子溪則以 50 年重現期距堤防保護。但此次卡玫基颱風期間仍造 成多段堤防溢堤或潰堤,顯示近年來氣候變異已造成過去之主要河川水利工程設計已有低估之可能。而台中市雨水 下水道系統係採用民國 33 年至 54 年之 5-120 分鐘之最大降雨資料,並配合 Talbot 公式,以 5 年頻率的暴雨降雨作 為暴雨排水設計標準,其 5 年重現期之 1 小時及 24 小時降雨延時,設計降雨量分別為 74.3mm及 279.5mm 。相較於 卡玫基颱風於大坑雨量站之 1 小時及 24 小時延時的紀錄為 148.5及 607.5mm ,其實際降雨量是遠大於台中市暴雨排 水設計標準,其中 24 小時延時之降雨量亦超過區域排水 25 年不溢堤之設計標準,足證氣候變異之重大影響。 另一方面,數十年來台中都會區由於幾近於全台最快速的都市發展程度,造成都市河川流量、山區迅洪與平地 區域排水及雨水下水道逕流量的大量增加,增加該地區對淹水的脆弱度與不確定性,更加劇了前述淹水災害之災情。 台中都會區之都市發展分為五個階段:一為日治時期及光復初期重新核定的舊市區;二為 1970 年代中期開始之一 到四期市地重劃的擴大都市計畫區;三為 1980 年代後期開始之五到十二期的優先發展新市區建設地區;四為屯區 外圍的後期發展區;五為非都市發展用地地區;其相對位置詳如圖 2 。大規模都市開發計畫是在1986 年通盤檢討時 以新市區建設配合市地重劃方式辦理市鎮開發,目前土地重劃已進行至十二期,其位置亦詳圖 2 如示。台中市依前 述都市發展五個階段,前四個階段位於台中市中央地形平緩地區,作為一般生活地區,屬第五階段的非都市發展用 地部分,靠西側的大肚山台地歸為生產區,目前共有中部科學園區及台中工業區之設置,靠東側的大坑山區則歸為 生態區,但也有不少地區逐漸在開發。台中都會區都市化的程度,隨著一期接著一期市地重劃與科學工業園區之完 2 成而愈來愈高,期與期之間排水系統銜接性或與原有的排水系統的容量等問題,在在產生嚴重的衝擊。 都會區是一個複雜且敏感之系統,由於頻繁之人為活動與開發,其水文、地文與地貌特徵是脆弱的。而自然氣 候的變異致現今之降雨型態趨向於短且集中,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