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爱娥详细事迹-全国妇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 谢爱娥 谢爱娥,1970年3月生,汉族,大专,中共党员。湖北省洪湖市滨湖办事处滨斗湖村村委委员,村妇联主席,洪湖市妇联兼职副主席。 工作经历及主要事迹 长江之滨,洪湖之上。有一个叫船头咀的渔村,600多位渔民分散居住在370平方公里的湖面上。一个女人驾着小船,来到湖上,为他们建起“生命之舟”,守护他们的健康。从此摇桨涉水,风来雨往,二十五载,谱写了一曲荡人心肠的湖之恋歌。渔民上岸后,她又设立了两个“三八红旗手”工作室,为村民们排忧解难,送培训、找岗位、讲政策,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大家的心坎上。 她就是谢爱娥。她的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科教频道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巾帼暖人心:8万公里水路,她25年来出诊的长度 1992年,23岁的谢爱娥和丈夫在船头咀村委会的船屋里建起了渔村的第一个卫生室。在卫生室底下一个高不过1.5米、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船舱,他们生活了25年。 船上没有电,无法安装空调和暖气,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原本是“旱鸭子”的谢爱娥,为了在湖上出诊,逼迫自己学会了划船。从此,风里来,雨里去。 2008年,洪湖遭受暴雪侵袭,湖面冰冻。渔民李金付怀孕8个月的妻子发起高烧,剧烈咳嗽。夫妻俩准备出门找谢爱娥看看,但被冰冻打滑的湖面逼回来了。眼看天黑了,李金付只好试着给谢爱娥打了求救电话。两个多小时后,浑身是雪、头上直冒热气的谢爱娥一手拄着拐,一手提着药箱艰难来到他家渔船上,李金付张着嘴说不出话来。还是躺在船舱里的妻子眼泪直流地先开口,“谢医生,给您添麻烦了!” 2011年,洪湖大旱,渔民董继才刚刚做完肺叶切除手术,疼痛难忍,彻夜难眠,需要每天打消炎针。但湖水干涸,滩涂成片,小船在泥浆中寸步难行。为了减轻病人痛苦,谢爱娥身穿20多斤重的防水服,蹚着泥浆出诊。近一米的泥沼如同巨大的吸盘,让她“难以自拔”。出一趟诊,她要在泥浆中挣扎五个多小时。 2016年深冬的一个夜晚,渔民吴广权划船载着呼吸困难、吐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老伴,焦急地叩开了谢爱娥卫生室的门。谢爱娥判断老人是突发心脏疾病,立马准备汽艇,一边为老人输氧,一边加足马力向岸上驶去……凌晨三点,谢爱娥在市人民医院跑上跑下安顿他们,被诊断为心肌肥大引起突发心脏病的婆婆顺利通过抢救,恢复正常。 六十四岁的陈德胜记得,那年他患食道癌,妻子在煎中药时不慎引起大火,船屋毁于一旦,家里雪上加霜。谢爱娥闻讯后,毫不犹豫将他一家接到自己船上,一边照顾生活一边医治身体。七十岁的吴绍记得,有一年他半夜突然眩晕,呕吐不止,随时可能休克。可是湖面漆黑一片,承载着谢爱娥的小船在风浪里迷失方向,开偏航道碰到竹竿上,竹竿断裂后将谢爱娥撂倒,她的腰背部被船舷撞伤,但她强忍着疼痛,一赶到就马上为他量血压、扎吊针,守护着他转危为安。 25年里,谢爱娥与丈夫接诊病人30000多人次,出诊3000多次,转送产妇100多人。几乎所有20岁以下的村民,都是在谢爱娥的陪伴和呵护下来到人世。她在这片湖面上走过的水路长达8万公里,足以绕地球两圈。 巾帼建新功:100人就业,她让渔民上岸有了奔头 2016年起,为了治理修复洪湖生态,国家全面实施退渔还湖、“渔民上岸”工程。洪湖市930户、2640名渔民全部离湖上岸。“离了船屋就没有家,除了养鱼捕鱼就不会其它。”多年来以湖为家,渔民们形成了对湖的深深依赖,他们担心,“上岸了怎么办?”相比拆除水里有形的渔网,拆除渔民心里的“渔网”更难。 面对渔民的彷徨忐忑,作为村妇联主席的谢爱娥急人之难,结束湖上的行医生涯后,便在滨湖卫生院和渔民上岸集中入住的小区中心地段,组建了两处“三八红旗手”谢爱娥工作室,热心为村民们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里不仅仅是医务室,也成为全村人民的宣传室、学习所、调解处、情感驿站和便民服务中心。 “大家放心,政府早就考虑到了我们的难处,一切都作好了安排。”谢爱娥耐心细致地为渔民讲政策,“上岸后,政府会给予补贴保证我们每家每户有一套房,让住房有保障;具备劳动能力的中青年每人推荐一份工作,让就业有保障;6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补贴一定经费,让生活有保障。如果大家想自主创业的话,政府还可以提供创业贷款。” 能在岸上有一套房子,冬不吹夏不晒,这是渔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只是他们世代生活在湖上,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拥有的技能有限,即使政府会推荐工作,但自己很可能跟不上啊!“不要紧,政府会帮我们想办法,我们自己也要积极主动点儿。只要大家有想法,我就帮你们去联系!”结合自身的影响力,谢爱娥积极向市妇联、市人社局寻求援助,与本市众多企业进行对接,为渔民就业提供点对点服务。 她组织妇女到市妇女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学习烹饪、月嫂、家政、美容、美发、美甲、电商等各项技能;带领中青年劳力去跟企业管理人员见面,请求企业为他们先培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