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固着行为的功能分析与介入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学刊.PDF

自闭症儿童固着行为的功能分析与介入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学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閉症兒童固著行為的功能分析與介入成效之研究 ‧177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民93 ,26期, 177-199頁 自閉症兒童固著行為的功能分析 與介入成效之研究 鍾儀潔 鈕文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實驗方式分析兩位自閉症兒童之固著行為的功能,並評估 以功能分析為基礎的介入策略,對降低兩位自閉症兒童固著行為的成效。本研究的研 究對象分別為一位六歲大男童(個案甲)與一位五歲大女童(個案乙)。 首先,經功能分析(步驟一)的結果,顯示個案甲的固著行為功能屬於多重增 強,其結合了社會性正增強與自動增強;而個案乙的固著行為功能屬於自動增強。接 著,由刺激偏好及增強物評量(步驟二)的結果,決定兩位自閉症兒童的增強物。最 後,在介入方面(步驟三),研究者以功能性溝通訓練結合非立即性增強為介入策 略,成功減少兩位自閉症兒童的固著行為。 關鍵詞:自閉症、固著行為、以功能分析為基礎的介入策略、刺激偏好及增強物評量、 功能性溝通訓練、非立即性增強。 緒論 關於固著行為的功能,可能包括有:社會 性正增強、社會性負增強、自動性正增強、自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動性負增強、或多重、非單一的功能(Tang, 關於固著行為(stereotypic behaviors ), 2002 )。 據張正芬(民 88 )研究 178 名樣本指出:其於 目前國內對於自閉症者固著行為介入的研 自閉症者的出現率屬於中高出現率;在自閉症 究有限;但國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針對各種 之鑑定標準上,亦將「固定而有限之行為模式 不同的研究對象及行為類型,使用共通的研究 及興趣」(教育部,民 91 )列為必要條件之 設計模式。研究者將該研究設計模式歸類後, 一;故幾乎所有自閉症者,或多或少都顯示此 分成三大步驟:步驟一為「功能分析」(func- 行為特徵(王大延,民 83 )。 tional analysis ),如有必要再做步驟二「刺激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研究為碩士論文之內容摘要整理,承口試委員張正芬與陳靜江教授的細心指導,特此致謝。 ‧178 ‧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好及增強物評量」(stimulus preference rein- 解行為的功能外,還進一步提供具功能性的介 forcer assessment ),步驟三為「介入/類化評 入策略,功能分析適用於大部分的個體,且具 / 量」(intervention generalization assessment )。 有長期的效果,因為其定義了維持行為的增強後 基於前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目 果(Ellingson et al., 2000; Iwata, Dorsey, Slofer, 的為: Bauman, Richman, 1982/1994; Iwata et al., (一) 應用功能分析的方法,探究自閉症兒童 1994; Rapp, Miltenberger, Galensky, Ellingson, 固著行為之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