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儒學、文化、宗教與比較哲學的探索—― 賀劉述先教授七十秩慶學術研討會 對孟子論辯的詮釋與分析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葉錦明 1? 劉述先老師多年來對儒家思想的詮釋、重建和開拓,得到了海內外學者的認同和讚賞。對於中國哲學的未來發展,劉老師有獨到的見解。在《重建中國哲學在未來的方向》一文中,劉老師說:「對中國哲學的實際工作,我們有『了解』、『評價』與『創造』這三個重要的步驟要做。先就對傳統的了解來說,我們要尊重客觀的証據,……對傳統的哲學觀念採取一種合理的解釋,獲致一種切實的了解。其次,我們必須對傳統採取一種批評性的接受的態度。……我們可以做到的最好的可能性是盡量發揮傳統的優點,並在同時針對實際情況盡量改善傳統的缺失。」 劉述先著,景海峰編,《儒家思想與現代化—―劉述先新儒學論著輯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第172-173頁。 按次序而言,在了解、評價和創造這三個步驟之中,「了解」傳統的哲學觀念是進行「評價」和「創造」的基礎;而「了解」傳統哲學觀念的工作,往往又與我們所採取的「詮釋方法」或「詮釋進路」密切相關。 就以禪宗的思想為例,不少禪師在指引求道者時,會說一些自相矛盾的話。如果我們從語意層面(semantic level)來作詮釋,該禪師所說的當然是假話。不過我們若從語用層面(pragmatic level)來作詮釋,禪師的話就要被置於特定的語用語境來考慮,而詮釋的結果就不一定與僅從語意層面所作的詮釋相同了。由此可見,要在「了解」傳統哲學觀念的工作上盡量發揮傳統的優點,那就須要考慮所用的「詮釋方法」或「詮釋進路」是否相應。 本文所採取的詮釋進路,且名之為一種「寬容的詮釋進路」,這種「寬容的詮釋進路」與戴維森(D. Davidson)的「善意原則」(Principle of Charity) Cf. D. Davidson, Cf. D. Davidson, Truth Interpretation, Essay 2, 7, 9, 10, 13, 1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至於寬容的詮釋進路的基本想法是,除非已有証據顯示某種詮釋更為恰當,否則在選取詮釋方法時,盡量選擇有利於傳統哲學觀念的詮釋,以發揮傳統哲學的優點。例如若從語意層面來詮釋傳統哲學觀念更能發揮傳統哲學的優點,即選取以語意層面來詮釋;若從語用層面來詮釋傳統哲學觀念更能發揮傳統哲學的優點,即選取以語用層面來作詮釋。 「寬容的詮釋進路」與英、美等國家在法律上所採取的無罪假定,亦是相通的。 例如按照寬容的詮釋進路,若採用形式邏輯的方法來詮釋龍樹的《中論》中的「四句」,即「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那就只能顯示「四句」的形式內容,而未能發揮龍樹思想在形而上學方面的精妙之處,於是我們就有理由採用其他的方法來作詮釋。 以上簡單講述了「寬容的詮釋進路」所含的基本意義,以下選出孟子與告子辯論人性問題的對話為分析個例,展示這種寬容的詮釋進路的應用。 對於孟子思想的研究,歷來論者多集中於討論他的政治、倫理學說的實質內容,而忽略了分析他在提出這些學說內容時所作的推論。其實孟子以好辯著稱,他與論敵辯論時亦展示了高水平的論辯能力,因此,對孟子的論辯作出邏輯的分析,在合理的推論下,盡量作出有利於孟子的立場的解釋,這種詮釋工作將有助於更全面地了解孟子的思想,並能盡量發揮孟子思想的優點。由於下文集中分析孟子的論辯思想,因此主要採用邏輯和語言哲學方面的詮釋工具。 2? 孟子對「人性皆善」這個論斷所作的立論,主要見於他與告子辯論人性問題的四則對話。 除了《告子章句上》的首四章以外,孟子與公都子的兩則對答,以及「牛山之木」和「富歲子弟」兩章,都是孟子發揮其人性論說的重要章節。這四則對話亦即《告子章句上》的首四章 除了《告子章句上》的首四章以外,孟子與公都子的兩則對答,以及「牛山之木」和「富歲子弟」兩章,都是孟子發揮其人性論說的重要章節。 《告子章句上》的第一章這樣的: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柳而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據楊伯峻先生的譯注所引,趙岐注 據楊伯峻先生的譯注所引,趙岐注《孟子》,以「桮棬」為「桮素」,即杯盤之胎,未加工者,而鄭玄注《禮記?玉藻》,則以「杯圈」為盛羹、注酒及盥洗等器之通名。兩種解釋都意涵桮棬乃人為之物。見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第253-254頁。 在這段對話之中,告子對人性和仁義作了個比喻,而孟子則提出了質問,接着並指摘告子的言論是「率天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