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胺 染料 第一节 胺 1.1胺的分类和命名 1.2胺的物理性质 1.3胺的化学性质 1.4几种胺简介 第二节 染料 2.1光与颜色的基本知识 2.2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2.3染料的化学分类 1.1 胺的分类和命名(自学) b、硝化: 苯胺用混酸硝化得到间硝基苯胺,酸性条件氨基变为+NH3,是第二类定位基。 要想得到对硝基苯胺或邻硝基苯胺,也是先酰基化,再硝化,然后水解,硝化时低温得对位产物,高温得到邻硝基苯胺。 C、磺化:苯胺硫酸盐加热190℃得到对氨基苯磺酸 在520nm左右选择性吸收,则它呈现的颜色或所染的织物的颜色就是绿色的互补色-紫红色 (1)价电子由基态(E0)→En(激发态),所需能量在可见光之内。 E是量子化的(一整份一整份的) (2) (3)染料对光的吸收是不连续的。只有能量等于能级间隔的光子才能吸收,这就是选择吸收的原因。 (四)染料分子结构对颜色的影响 1、共轭长链对颜色的影响 共轭链越长,共轭效应越强。能级差变小,λmax变大,发生红移。颜色变深。 2.3染料的分类 三种染色方法 1.载体染色法 载体染色法是在常压下加热进行。它是利用一些对染料和纤维都有直接性的化学品,在染色时当这类化学品进入涤纶内部时,把染料分子也同时携入,这种化学药品称为载体或携染剂。 利用载体对涤纶染色的原理是涤纶中的苯环与染料分子中的芳核间有较大分子间引力,涤纶能吸附简单的烃类、酚类等,这些化学品就成为载体。由于载体与涤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涤纶分子结构松弛,纤维空隙增大,分子易进入纤维内部。同时由于载体本身能与纤维及染料分子产生直接性,不但能帮助染料溶解,把染料单分子带到纤维表面,增加染料在纤维表面的浓度,而且能减少纤维的表面张力,使运动着的染料分子迅速进入纤维空隙区域,提高了染料分子的扩散率,促使染料与纤维结合,从而完成染色步骤。染色结束后,利用碱洗,使载体完全去除。常用载体有邻苯基苯酚、联苯、水杨酸甲酯等,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 3.热熔染色法 分散染料染涤/棉织物采用热熔法染色与一般浸轧染色相似,先经浸轧染液后即行烘干,随即再进行热熔处理。在200℃高温作用下,沉积在织物上的染料可以单分子形式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涤纶的染色。若是涤棉混纺织物,则可通过热熔处理使沾在棉上的染料以气相或接触的方式转移到涤纶上。热熔染色法是目前涤棉混纺织物染色的主要方法,以连续化轧染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热熔染色法的缺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大,同时对使用的染料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染料的利用率较高温高压法低。 热熔染色工艺举例如下(45×45支,浅蓝色,65/35涤/棉细纺织物): (1)染色处方 分散蓝2BLN 1.5g/L. 润湿剂JFC lml/L 扩散剂 1g/L 3%海藻酸钠浆 5~1Og/L 使用时,用醋酸或磷酸二氢铵调节pH5~6。 (2)工艺流程 轧染 (二浸二轧,轧余率65%,室温)→预烘(8O~120℃)→热熔(180~210℃,2~1min)→套染棉。 在高温热熔染色中要注意防止染料在预烘和焙烘中产生泳移,热熔焙烘阶段是棉上的分散染料向涤纶转移的重要阶段,要根据染料的耐热性能,即染料的升华牢度,选择适当的热熔温度和时间。在实际染色时,染料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的,在棉上总残留有一部分染料,造成棉的沾色,可采用还原清洗或皂洗进行染后处理。若在热熔法染色后还要进行棉部分的套染,则可在套染后选行后处理。 染料的性能及评价 (1)外形 常用染料外观形态有粉状、粒状、块状、浆状等。 (2)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染料在100克纯水中所能溶解的最大克数。 (3)强度 染料的染色强度,它表示染色能力的大小,也称为浓度或力分。通常以%表示。染料的强度越大,染色时的需要量就越少。 (4)色光 染料与被染物所显示出的主色中所呈现的副色。 作业:p195 3、4、5、6、8、9 黄色 红色 蓝色 2、极性基团的影响 共轭体系连有供电子基团,离域增强。能级差变小,发生红移。颜色变深。 (四)染料分子结构对颜色的影响 λmax=318nm lgεmax=4.33 λmax=408nm lgεmax=4.44 λmax=332nm lgεmax=4.38 λmax=478nm lgεmax=4.52 3、分子平面性的影响 共轭体系平面性越好,离域增强。能级差变小,发生红移。颜色变深。 (四)染料分子结构对颜色的影响 红色 橙红色 (一)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