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哲学与现代启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人生哲学及其现代启示 一、儒、道思想价值观念的差异 (一)孟子“三乐”与荣启期“三乐”比较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列子·天瑞》:天生万物,惟人为贵,而吾得为人,一乐也;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二)儒、道思想价值观念的差异表现 处世态度: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超世。 人生意义:儒家注重流芳百世;道家注重长生久视。 自我修为:儒家强调学与思;道家强调游与忘。 社会关系:儒家重视群我;道家重视个我。 文化认知:儒家倡导礼乐文明;道家反对礼乐文明。 人生境界:儒家崇尚仁义;道家崇尚自然。 二、道家思想演变与庄学的历史地位 (一)道家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主要形成三大思潮形态,作用于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 文子---稷下学派---黄老政治哲学 老子 列子---杨朱--- 庄子人生哲学 原始巫术---神仙思想---道教 (二)庄子学派(庄学)是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古代中国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士人精神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认为:中国传统的生命艺术精神主要是由孔子和庄子开创的。 三、庄子生平与文化性格 (一)司马迁《史记》最早给庄子立传;庄子生平的相关资料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又名《南华真经》,共33篇,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近七万字。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作。《庄子》是道家四经之一,是研究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依据。 司马谈认为道家著作:其术易行,其辞难知。 (二)庄子名周,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附近),生活在战国中期,大约与楚威王、齐宣王、梁惠王同时 。 孟子(前372-前289) 庄子(前369-前286) 屈原(前339-前278) 三、庄子生平与文化性格 (三)庄子生平与文化性格 1 庄子曾担任过漆园吏的小官,但时间不长,后隐居不仕。 《史记》:庄子名周,蒙人,周尝为漆园吏。 2 庄子一生家境贫困,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的。 《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于监河侯。” 《山木》:“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 3 庄子虽然生活窘迫,但并不追求富贵荣华,相反,视荣华富贵为腐鼠,具有清高孤傲的人格。 《列御寇》中“曹商使秦”的故事; 《秋水》中“惠子相梁”的故事。 三、庄子生平与文化性格 4 庄子博览群书,学多识广,思维开阔,长于辩论。 《逍遥游》中庄子与惠子关于“大而无用”的辩论; 《德充符》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故无情”的辩论; 《秋水》中庄子与惠子关于“游鱼之乐”的辩论。 5 庄子非常幽默诙谐,对人生有宏通深远的理解,对生死非常达观,也是一个重情感讲情谊的人。 《至乐》中“鼓盆而歌”对庄子达观人生的描写 《徐无鬼》中“庄子送葬”对庄子内心世界的刻画 《列御寇》中“庄子将死”对庄子人生态度的描绘 庄子是我国古代最富有个性气质和诗性智慧的哲学大师、思想大师、文学大师和语言大师。 四、社会意识:庄子人生哲学的生成基础 (一)历史发展的悲观认识。 《庚桑楚》:举贤而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 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也。 (二)现实社会的悲剧感悟。 《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世,仅免刑焉。 (三)日常生活的悲情体验。 《天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三患交至,身难无殃。 五、庄子对人生存在的总体认知 庄子认为,人,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困境(物累)中,生活举步维艰,心智不能澄明,精神难以自由。 《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 《齐物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