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I:10.14065/j.cnki.nfwt.2014.03.009
主持人语: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黄英哲教授,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代表作有《鲁迅思想与现代
台湾文化重建》等。黄英哲教授编辑的《许寿裳日记》(1940— 1948)、《许寿裳遗稿》、《台湾省编译馆档案》等也
在中国大陆刊行。黄英哲教授以浓厚的“文化中国”情怀,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将许寿裳先生手稿、“台湾省
编译馆”档案原件等捐献给中国大陆有关方面。2013年曾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在学术研究
中,黄英哲教授始终在“中国文学”的框架中研究“台湾文学”,并深入揭示鲁迅等现代作家对台湾的影响。本期
发表的《历史、记忆与书写》,重论朱天心的《古都》。黄英哲教授将作家置于历史语境的变迁中,知人论世,细致
入微地洞察了作家“纠葛复杂”的心境和文本的“历史张力”。论文宏观着眼,微观落笔,方法上亦有启示。
历史、记忆与书写
———论朱天心《古都》 【日本】黄英哲
我们根本没时间疗伤,我们抢夺铅笔和橡皮 的转变使得这些原本居于优势处境的群体,由中心的主
擦做武器 ,相互厮杀。 导地位流放至边缘,所有已经建构的记忆随着城市的瞬
—— ① 变面临被解构的危机,不确定性的膨胀以及记忆的松
—朱天心《看不见的城市》
动,加上绝对性的消失,个人能够掌握的只剩书写。
一、前言
透过书写,在自我记忆的寻访之旅中,通过空间的
身为台湾外省第二代的作家朱天心,长久以来透 置换,《古都》欲停滞时间流动的企图相当明显,究竟作
过文字的笔耕,寻找外省族群在台湾的定位问题,在外 家在与时间的角力过程中想重建什么?当记忆中具体的
省族群与本土族群混融的社会情境中,朱天心不断地透 事物一再地破坏崩解之后,对于集体失忆恐慌的朱天
过书写探讨了台湾认同议题。在朱天心的书写中,可以 心,依随着主角个人经验以及记忆的寻访历程,欲在《古
清晰地发现作者在文字中所透显的历史危机感②,
从 都》中重建一座桃花源。本文所欲解决的问题也从《古
《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一文开始,朱天心即以夹叙夹议的 都》中所显露的“危机意识”中出发,进而探索朱天心对
语调道出这一群年轻生命,在经历成长,脱离眷村的大 于历史、记忆的质疑与追寻,以及透过其特殊的夹叙夹
观园之后,面对起伏不定的社会情境以及生活、心灵的 议口吻中,所建构出来的《古都》意涵。④朱天心如何从
转变过程。作者年轻的兄弟姊妹们,在这座父祖的栖身 “他者”的边缘身份进入“本土意识”高涨的发言场域,进
之岛上,仅一时之间,生活空间已经被粗暴的褫夺,随时 一步为自己的所在辩护?从京都到台北,从过往到现在,
可能面临被驱逐的命运,因此除了选择流浪到下一个异 面对朱天心巧妙的时空变换,透过历史、记忆的书写,在
乡,似乎也别无出路。 拼贴的图像中,或者可以探询到作家所欲揭露的失落与
朱天心敏锐地意识到岛内这股吊诡的氛围,不再 追寻。
认命的隐藏于闺阁之中,而是勇敢地站出来为那一群被
二、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
岛国放逐的兄弟姊妹们发声,试图在被毁坏的土地上寻
找历史的记忆,同时给予被污名化的外省族群新的记录 历史记忆与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