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 弟三章上古西亚诸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古代史 第三章上古西亚诸国 本章重点: 1 、城邦的产生、发展及其政治经济制度 2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3 、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 4 、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 5 、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 6 、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 、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 、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参考书目: 1 、陈小红、毛锐:失落的文明 —— 巴比伦,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年。 2 、沐涛、季惠群:失落的文明 —— 犹太王国,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年。 3 、华严明:“文明的故事”系列丛书,海南出版社, 2001 年。 4 、(以色列)阿巴 ? 埃班: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年。 第一节两河流域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苏美尔。两河流域与埃及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处于干旱地带,需要利用河水灌溉。但也有不同之处:尼罗河上游因为有大湖调节,每年泛滥的水量较稳定,两河每年泛滥的水量则因上游雨雪量的变化而变化颇大,易于成灾;另外,尼罗河来自热带,泛滥时带来大量腐殖质肥料,两河流域则缺少这样的天然肥料。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的自然条件也稍有不同:南部地势低平,两河相距较近;北部河岸高起,两河相去又远。所以南部比较便于灌溉,也较易受水灾,这使两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带最初并不适于农业,甚至不适于住人,旧石器时代的遗迹都在山坡或山麓、丘陵上,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都在北方和东方的山地上,因为那里雨水稍多,又无河流泛滥威胁。公元前五千年代,人们开始在山坡上截引溪水浇地,随后逐渐迁到河谷平原。 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居住在苏美尔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讲苏美尔语。约公元前三千年代初,一种与苏美尔人语言完全不同的人到了苏美尔以北的地区,因为后来他们在那里建立了阿卡德国家,所以被称为阿卡德人,他们的语言属于塞姆语系。 苏美尔城邦 从约 BC4300 年起,苏美尔各地开始了氏族公社解体向文明时代的过渡过程。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 BC4300-3500 年)、乌鲁克文化期( BC3500-3100 年)、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 BC3100-2700 年)。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苏美尔各地出现了较大的神庙建筑,它可能是经济合作和管理中心。当时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陶器、铜器。根据墓葬出土的像部落首领的男俑判断,此时苏美尔已经开始了原始社会的解体。 乌鲁克文化期,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时代。铜器日益普遍,能制造彩陶;各地普遍出现了宏伟的神庙建筑。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在一座石膏瓶的浮雕上,一方是穿着长袍的神、祭司、氏族贵族,一方是裸体献祭的群众,这表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已明显。同时作为财产标志的圆柱形印章和象形文字已经出现。这说明苏美尔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由锄耕转向犁耕,手工业以冶金和陶器比较发达,制作精美;商业、贸易也有发展。文字进一步发展成为楔形文字。此外,在一些文书中经常提到男奴、女奴和奴隶主统治阶级成员的各种名称。总之,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数以十计的奴隶制城邦,这些国家都是一些人口不多、地域狭小的小国,因此近代史学把这样的国家称为城市国家,简称城邦。 苏美尔地区的奴隶制城邦,它们都有都城,郊区有若干村镇和若干作为园圃和农田的土地。土地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神庙所有,这类土地是不能买卖的,而且神庙经济在苏美尔各邦的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一类属于农村公社所有,而这类土地已经分配给了各个家族,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服劳役。村社的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迫使大量的公社成员失去份地,失去公民身份,沦为依附者。 城邦居民包括: ( 1 )奴隶主贵族,其中包括世俗贵族和神庙高级祭司,他们拥有大块地产,剥削奴隶和失去公社份地的自由民的劳动,神庙土地也在他们控制之下,不过逐渐被王室所垄断。 ( 2 )公社成员,按家族占有小块份地,他们有公民权,也有服劳役和兵役的义务。 ( 3 )失去公民身份的自由民,按其具体情况又可分为: ① 依附神庙而生活小康的人,如神庙管理人员。 ② 依附于神庙的一般劳动者,他们从神庙领取小块份地,有些只能领取一定数量的粮食和羊毛。 ③ 依附于世俗贵族的劳动者。 ④ 奴隶,包括神庙奴隶和私有奴隶,他们从事各种劳动,但只能领取一些最起码的生活资料。 至于城邦政权,则是奴隶主对奴隶实行阶级压迫的工具,城邦的王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