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理论在五脏阴阳辨证中的应用文档.pdfVIP

升降理论在五脏阴阳辨证中的应用文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升降理论在五脏阴阳辨证中的应用文档

·86· ChineseJournBlofInformRti011OnTCM Jul.201)7V01.14 No.7 升降理论在五脏阴阳辨证中的应用 张家玮1,关静1,王峰2,王岭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泰一和中医药研究所,北京100076) 关键词:升降浮沉;脏腑辨证;中医基础理论 6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07)07-0086—02 升降理论肇始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 中;肝木失于疏泄,则肝气郁于中土,因而古人才总结出平肝、 组成部分。在《黄帝内经》一书中,虽然没有关于升降理论的 镇肝、缓肝、敛肝、养肝、柔肝、清肝、泻肝、疏肝、散肝等 系统论述.但散在于各篇章中确己出现升降理论的端倪。后世 不同肝病治法.这些治法同样可以划分出属阴属阳、属升属降 医家在此基础上,又分别从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加以阐发,不 两大类别。 断充实升降理论的学术内容,使其日臻成熟与完善。笔者试从 历代医家在肝病治疗方面,都非常重视升降理论的灵活运 五脏阴阳辨证的角度探讨刊降理论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用,自觉不自觉地把升降理论应用到遣药制方当中。如张锡纯 在五脏阴阳辨证中,无论从单一脏器的功能来讲,还是从相关 《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生白芍、天冬、玄参、生龟 脏腑的关系来看,都存在升中有降、降中寓升的相对平衡。因 甲、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川楝子、生麦芽、 此,临床在治疗脏腑功能失常一类病证时,如能注重调节其升 茵陈、甘草),为临床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代表方剂。方 降出入,则往往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在大队滋养阴血、平肝潜降的药物当中,特别伍用了具有升 1心 发条达之性的麦芽及茵陈二味,以顺应肝木曲直舒展的生理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通行血脉,内寄君火,与手太 能。“木郁达之”.以降为主,以升为辅,共同起到平肝潜阳、镇 阳小肠相表里,与肾则存在着阴阳水火的互济关系。正常情况 肝熄风的治疗作用。 下,肾水上济则心火不燔,气机调畅则心血不瘀,心阳振奋则阴 再如《太平惠民和荆局方》迫遥散,由当归、芍药、柴胡、 霾自散:否则,肾水不足而心火上炎,气机失调而血脉瘀阻,心 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八味药物组成。方中柴胡、薄 阳不振而浊阴上泛,临床可表现出惊悸、怔忡、胸闷、气短、 荷、生姜善解肝郁,“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当归、白芍以 瘴狂、不寐、虚烦、水肿以及口舌生疮等,均可谓心脏升降功 养肝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诸药合用.既补肝体叉调肝 能失常而出现的病理反应。 用,使肝郁得解、肝虚得养,一开一合,一升一降.恢复了肝主疏 陆咀滞《冷庐医话》中记载有沈炳荣治疗癫证案:“吾邑 泄与肝主臧血的两大功能。 沈吟梅州判炳荣,熟精医理。官直隶时,曾治一妇,年二十八, 3脾 因丧夫而得癞疾,时发笑声。用六味地黄汤加犀角一钱.服二剂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与胃居于中焦,互为表里, 即瘥。盖笑主心,心生火,心郁则火愈炽而上升.故以此药交心 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气血生化之源。从生理功能而论.脾脏既 肾,使火熄而病自已也。”本案心肾不交,本于水亏火旺,故以六 主升清,又主降浊.其升发清阳与其运化水湿的功能相对应,有 味地黄汤下滋肾水.水足而能制心火,“壮水之圭以制阳光”; 升有降;在升清运化的同时,脾脏还有统摄血液之功,此二者亦 五志过极皆能生热,忧郁日久而致心火上燔,故以犀角直入清 相互呼应,一开一合。另外,从脾脏与胃腑的关系来看,脾主升 心.使心之热者不热。一升一降.恢复了阴阳的协调平衡。

文档评论(0)

honey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