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纳普与逻辑实证论简介-HUMANUM.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卡普一卡普介主又主或新主它可是分析哲的一支派也是最重要的支派也可以它本身就是一哲思潮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末期十多年是主在洲的全盛期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期政治它的重心移以美新的中心英及北亦有很大的影卡普是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中可看出流派的基本的形成演程二述句的分卡普及者的哲核心是接受西方近代哲的一重要分分析合命的分析合分我可用代哲的言加以後和述句是不能靠理解句的意而定其真假值的由方法定其真假值其真假值是偶然的是科中述句凡都是黑色的地球是方的先和述句可以靠理解句的意而定其真假值的由方法定其真假值其真

邏輯實證論:卡納普 一 卡納普與邏輯實證論簡介 -邏輯實證論(邏輯實證主義logical positivism),又稱邏輯經驗主義(logical empiricism),或稱新實證主義(neo-positivism)。 -它可說是分析哲學的頭一個支派,也是最重要的支派。也可以說,它本身就是一種哲學思潮 -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末期這十多年間,是邏輯實證主義在歐洲的全盛時期。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期,∵政治關係它的重心轉移,以美國為新的中心,英國及北歐諸國亦有很大的影響。 -卡納普(Rudolf Carnap, 1891~1970)是邏輯實證論的集大成者,從他的著作中可看出這個流派的基本觀點的形成與演變過程。 二 述句的區分 -卡納普及邏輯實證論者的哲學核心,是接受西方近代哲學傳統的一個重要區分──分析與綜合命題的區分(distinction of analytic and synthetic proposition,簡稱為析合區分A.S.D)。我們可用現代哲學的語言來加以詮釋:  /後驗綜和述句(synthetic a posterior statement)   -是不能單靠理解語句的意義而決定其真假值的   -須由經驗方法來決定其真假值   -其真假值是偶然的(contingent)   -是經驗科學中述句   -e.g.凡烏鴉都是黑色的、地球是方的  \先驗綜和述句(analytic a prior statement)   -可以單靠理解語句的意義而決定其真假值的   -須由邏輯方法來決定其真假值   -其真假值是必然的(necessary)   -是形式科學(數學、邏輯)中述句   -e.g.1+1=2、p ~p -卡氏進而將一切述句區分為以下幾種:  /有意義的述句(meaningful statement)   /「重言式」述句-根據其形式而真的,即邏輯與數學中的述句。   -「矛盾式」述句-根據其形式而假的,即對上述述句的否定的述句。   \經驗述句-根據經驗而或真或假的,即經驗科學的述句。  \無意義的述句(meaningless statement,又稱「偽陳述」pseudo statement)   -不屬於上述幾種類型的述句。   -不可能真,不可能假,i.e.無真假值。   -主要是形上學、倫理學及美學的述句。  →卡氏與其他邏輯實證論者對傳統哲學的述句的區分的最主要推論,是除了邏輯、數學與經驗科學是知識外,便沒有其他知識。 三 意義的標準 I 實證原則(又稱可實證性原則,principle of verification / verifiability) -卡氏等邏輯實證論者以為,述句的意義在於其真假值,而後者可由實證原則決定。 -實證原則:任何有意義的語句從原則上(in principle)講都可能獲得明確的實證(verification)。 -維也納學派的建立者石里克將這個原則概括為一個名句:「述句的意義在於述句的實證方法。」 II 確證原則(又稱可確證性原則,principle of confirmation / conformability) -實證原則提出之後,受到了許多哲學家的批評。∵自然規律具有假說(hypothesis)的性質,是不可能完全實證的。  →卡氏主張要將「實證原則」的嚴格性放鬆,以為述句只須具有某種程度的概然性(probability)或確證性(confirmability)。 -他提出用確證原則來取代:如果觀察語句能夠在對一個語句確證方面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那就可以認為這個語句是可以確證的。 四 排斥形而上學 -根據實證原則,他主張排斥形而上學。∵不能用經驗來加以實證。 -他以為形上學的命題是沒有意義的偽述句(pseudo-statement)。  ∵/或者由於其出現的詞本身沒有意義   \或者由於它以一種違反邏輯法則的方式把一些有意義的詞組合一起。 -他從海德格的「什麼是形上學?」一文中引用許多語句作為例證:  要研究的只是有(being)──再沒有別的了;只是有,再就──沒有了;唯獨有,有以外──沒有了。這個「沒有」怎麼樣?……「沒有」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不」即「否定」存在嗎?還是剛剛相反?「否定」和「不」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沒有」存在嗎?……我們斷言:「沒有」先於「不」和「否定」而存在。……我們到哪兒尋找「沒有」呢?我們怎樣找到「沒有」呢?我們知道「沒有」……擔憂揭示了「沒有」。我們所擔憂的東西「確實」是──沒有。實際上:「沒有」本身──就這樣──出現了。這個「沒有」怎麼樣?──這個「沒有」本身沒有著。 -他更將上述例證用圖表詳加解釋和分析: I. 日常語言中有意義的句子 II. 日常語言中從有意義到無意義的過渡 III. 邏輯上正確的語句 A.外面有什麼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