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君陈君牙臆解程浩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摘要尚书中的君陈君牙两篇久已亡佚今可得见者唯有见引于礼记的寥寥数语故而君陈与君牙的身份难以得到确证新出竹书良臣将君陈与君牙列于武王之世且地位与周公召公相匹根据这一线索或可判断君陈即曹叔振铎而君牙则是太公望两位都是辅佐武王建功立业的重臣基本上符合良臣与礼记引文的记载至于书序对此二篇的说解则可能并没有准确依据关键词君陈君牙尚书清华简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史书因其所载多先王训诰历代学者皆以之为经并加以诵习然唐代韩愈已言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足见尚书之难读而除了本身文字艰涩外尚书流
君陈、君牙臆解
程浩
(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 100084)
摘要:《尚书》中的《君陈》、《君牙》两篇久已亡佚,今可得见者唯有见引于《礼记》的寥寥数语,故而君陈与君牙的身份难以得到确证。新出竹书《良臣》将君陈与君牙列于武王之世,且地位与周公、召公相匹。根据这一线索,或可判断君陈即曹叔振铎而君牙则是太公望。两位都是辅佐武王建功立业的重臣,基本上符合《良臣》与《礼记》引文的记载。至于《书序》对此二篇的说解,则可能并没有准确依据。
关键词:君陈 君牙 《尚书》 清华简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史书,因其所载多先王训诰,历代学者皆以之为经并加以诵习。然唐代韩愈已言“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足见《尚书》之难读。而除了本身文字艰涩外,《尚书》流传过程的多舛以及今古文之争的纷纭也为我们理解《尚书》与探寻其记述的古代史事增添了许多障碍。经历了秦汉之际的焚书与汉晋时人的伪作,在先秦号称百篇的《尚书》今可得见者尚不足三分之一。尤其是许多先秦典籍经常称引的篇目今已遗佚不存,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就比如文献所艳称的“文武之道”,今传《尚书》中除了关于周公的篇目保存较多外,对召公、太公、芮伯、曹叔等一时之秀言之甚少。《书序》虽有《旅獒》、《旅巢氏》、《君陈》、《君牙》等篇目述其事,但终究无法得见原文。而由此造成的历史记述的缺环,幸有新出土的文献资料进行弥补。
即将披露的清华简第三辑中收录了一篇记述古代贤臣的竹书《良臣》,李学勤先生已于《文物》2012年第8期作了简要介绍。 见李学勤:《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文物》
见李学勤:《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以下引用简文及李先生说皆出自此文,不再备注。
武王有君奭,有君陈,有君牙,有周公旦,有召公,遂佐成王。
所列良臣有五,其中周公旦与召公至成王之世仍为周室重臣,故简文特以“遂佐成王”书之。至于君奭、君陈、君牙,百篇《尚书》都曾以之名篇。君奭即召公保奭, 简文何以有两位召公,李学勤先生已经作出解释:“简文前举君奭,后面又说召公,可能是
简文何以有两位召公,李学勤先生已经作出解释:“简文前举君奭,后面又说召公,可能是为了表明周公、召公并佐成王的缘故”。另据李先生介绍,简文通篇连贯书写,中间以粗黑横线分隔成21小段。今检视《文物》封三所附图版,成王一朝未单独成段,则此段末两句也可能是记成王事。
曹叔振铎为文王子、武王弟,武王克商后封于曹。《周本纪》载牧野之战“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 《史记》卷4《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第125页。《逸周书》则云:“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49-350页。是则曹叔振铎又名叔振。简文“陈”所从得声之“申”古音在书母真部,“振”在章母文部,二者相去不远。《吕览?慎人》:“振振殷殷”,《文选》李注引“振振”作
《史记》卷4《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第125页。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49-350页。
太公望即齐国始封君吕尚,《齐太公世家》云:“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史记》卷32《齐太公世家》,第1477页。《周本纪》又云:“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 《史记》卷4《周本纪》,第120页。故而太公望在文献中又常被称作师尚父。《孙子?用间》曰:“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301页。所言即太公望用间于殷之事,此处“吕牙
《史记》卷32《齐太公世家》,第1477页。
《史记》卷4《周本纪》,第120页。
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301页。
众所周知,召公奭、太公望与曹叔振铎在辅佐武王剪灭殷商的过程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事迹屡见于文献记载。《周本纪》言:“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史记》卷4《周本纪》,第120页。《逸周书?克殷解》载武王入殷后“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王…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第349-353页。清华简《耆夜》载武王戡黎后饮至于“文大室”,“毕公高为客,召公保奭为夹,周公叔旦为主,辛公甲为位,作策逸为东堂之客,吕尚父命为司政,监饮酒”。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
《史记》卷4《周本纪》,第120页。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第349-353页。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第150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