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拖延心理学(干货版)
导读
《拖延心理学》的研究和出版耗费了作者近 25 年的精力。来自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咨询中心的成员简 博克(· Jane B. Burka)
与莱诺拉 袁· (Lenora M. Yuen),从他们多年的心理治疗和经验分析中
发现:从表面上看,拖延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但从根本上讲是一个
关乎人的自尊的问题,涉及个人与其自身和谐相处的复杂心理。 《拖
延心理学》的问世,既总结了近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又联系了
互联网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 从心理学、 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
找出了拖延的缘由,并给出了一些帮助我们征服拖延的建议。
一、拖延的原因
在字典中, “拖延 ”一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写为 procrastinate。前缀
pro 的意思是 “往后 ”,而 crastinus 意为 “属于明天 ”,合起来可理解为 “往
后挪到明天 ”或 “以后再做 ”之意。如此, “拖延 ”从字源上本就带有正面
与负面双重含义:它既可以是一个好习惯,避免因冲动而牺牲精力,
以保存能量;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坏习惯,比如,在必须完成的任务
中表现出的懒惰或逃避。无论怎样,关键在于: “要弄清拖延有没有
成为你的一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它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 ”。
在拖延问题上, 有些人全无烦恼, 因为他们本来就喜欢轻松自在的生
活,或者说已经接受了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实, 又或是他们容许自己在
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而另一些人, 则让自己必须承受拖延带来
的情绪困扰,从愤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直至绝望。拖延者的情
绪波动呈现出诸多共性,被归纳为七个阶段,称作 “拖延怪圈 ”:
(1)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
(2) “我得马上开始。 ”
(3) “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
(4 ) “还有时间。 ”
(5) “我这个人有毛病。 ”
(6) “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
(7)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
对于一个 怪圈“ ”,有些拖延者可能会经历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
年时间,而另一些人可能从头到尾只需要几个小时。 尽管很多人很多
次痛下决心, 以一个坚定的誓言为拖延怪圈画上句号, 但是大部分拖
延者却仍会重蹈覆辙,在怪圈中一次又一次地挣扎。毕竟,导致拖延
的原因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 它们大多源自恐惧, 而恐惧的对象却各
不相同。
1.恐惧失败
对于恐惧失败者而言, 为成就而奋斗像是一场令人恐惧的冒险, 而拖
延能够作为其应对恐惧时的慰藉。 在恐惧失败的拖延者心中藏着一道
公式,他们认为,自身表现是其能力与自我价值的直接反映:
自我价值=能力=表现
若该公式成立,意味着,一次出色的表现就能证明一个出色的人,而
一次平庸的表现就代表着一个平庸的人。 当我们对一件事的评价不再
是单纯的 做得好“ ”或 做得不好“ ”,而涉及 是否有能力“ ”、“是否有价值 ”
等判断时,唯有拖延可以消减人们心中的压力和恐惧。
当那些担心被人批评、 害怕暴露不足、 忧虑无法达到目标的人选择拖
延时,他们坚信 “是时间或努力不足而非我的能力有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