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背面研磨与湿式刻蚀应力消除工艺-半导体芯科技.PDF

晶圆背面研磨与湿式刻蚀应力消除工艺-半导体芯科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 晶 圆 处 理 T ECHN OLOGY 晶圆背面研磨与湿式刻蚀应力消除工艺 1.前言 在许多IC 工艺后期都会进行晶圆背面研磨(Backside Grinding, BG ),使晶圆薄形化,以利后续晶圆切割及 封装等。例如:在智能卡应用上,必须将晶圆厚度由 700~600 m 研磨到 200~40 m。在晶圆背面研磨之后, μ μ 有许多产品需要进行后续工艺,包括:离子布植(Ion Implementation )、热处理(Heat Treatment )和晶圆背面金 属( Backside Metal ;BM )沉积等。由于晶背面研磨后 会产生应力和翘曲,如果晶圆应力过大,将会延伸到正面 的组件区域。当晶圆薄形化和变脆时,晶背研磨所产生之 应力及变形将危及后续工艺之良率。例如:胶膜去除(De- tapping )、晶圆持取(Wafer Handling )和封装(Packaging Assembly )等工艺,所以必须消除晶圆之应力及损伤层。 当半导体朝向更薄,更小构装体积之趋势时,晶圆 薄化逐渐成为重要关键技术。使用薄化晶圆,可减少构装 图1. 晶圆在研磨时遭受到机械摩擦力与热应力,产生损伤层之厚度。 体积,允许每单位体积内具备更多功能。在一些情况下, 上留下微裂痕(Micro-Crack )和晶体差排(Crystal IC 构装要求硅晶圆厚度薄化到30μm。一般晶圆薄化目的 Dislocation )等缺陷。这是由于晶圆在研磨时遭受到机 包括:(1)晶圆薄化可增加芯片之柔软性;(2)晶圆薄化 械摩擦力与热应力,导致晶圆表面产生损伤层(Damage 可容许更高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性;(3)晶圆薄化可以降 Layer ),引发裂缝产生(Crack Initiation )、裂缝延伸(Crack 低芯片的热阻抗,所以可加快芯片的散热,尤其在组件之 Propagation ),及最后产生晶圆破裂(Wafer Fracture )。此 开关速度持续增加之时;(4)晶圆薄化可将多个芯片整合 外,晶圆翘曲也与晶圆表面损伤层有关。如图 1 所示晶圆 在一个构装体内,进而应用3D-IC 芯片堆栈之系统级构装 在研磨时遭受机械研磨与热应力,所产生之应力损伤层分 (System In Package; SIP )。 布,一般应力损伤层厚度为 10~25 m。 μ 在各种组件应用上,目前对于晶圆薄化之厚度需求, 为了消除晶圆应力、去除损伤层及翘曲,进而增加晶 如表 1 所示。 圆强度。一般在晶圆研磨后会进行后续消除损伤层步骤, 晶圆薄化最常使用之方法为晶圆背面研磨工艺,虽 例如:(1)研磨后进行抛光、退火;(2)研磨后进行抛光、 然背面研磨有着相对较低之成本,但是却会在硅晶圆 湿式化学刻蚀;(3)研磨后进行抛光、干式刻蚀等。由于 元件应用 晶圆薄化之厚度 抛光或干式刻蚀均需增加额外的高成本,而退火处理亦需 花费冗长之工艺时间,在温度300~500℃下,退火工艺时 内存堆栈(Memory Stacking) 构装 70~50μm 间为1~3 小时。 功率组件(Power Device) 200~70μm 考虑降低成本与缩短工艺时间,一般使用湿式化学 智能卡(Smart Card) 200~40μm 刻蚀来消除晶圆应力损伤层,尤其为了增进硅晶圆刻蚀之 表1. 不同组件对于晶圆薄化之厚度需求 均匀度,都会采用单晶圆旋转刻蚀法(Single Wafer Spin 作者:许明哲, 弘塑科技工程师; 黄富源, 弘塑科技副总经理; 张修凯, 弘塑科技产品经理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