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梳机梳理隔距的探讨
刘允光
聊城允光精梳技术服务中心
摘 要:探讨精梳机梳理隔距动态变化的技术特点,精梳机钳板运动支点位置和钳板连杆机构运动轨
迹形成梳理隔距的变化。指出通过相关工艺技术措施可提高锡林梳理效能、清除细小棉结、降低生产成本、
稳定成纱质量。
关键词:精梳机;梳理隔距;钳板支点结构;锡林定位;技术措施
精梳机的梳理隔距是指锡林针尖表面至上钳板钳唇下沿间的距离。在梳理过程中,梳理隔距变化幅度
越小锡林的梳理负荷越均匀,梳理效果越好。在一个工作循环中,不同机型的精梳机因钳板运动支点位置
和钳板连杆机构运动轨迹不同,梳理隔距的变化曲线也有所不同,但都呈现为动态变量。若这个动态变量
差异较大,会对成纱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梳理隔距变化曲线的变化量进行深入研究,找出梳理隔距
m
的变化规律,正确制定精梳机工艺参数,最大限度地减小梳理隔距的变化量,可使成纱质量提高、IPI 纱
o
疵降低。 c
.
1 影响梳理隔距动态变化的原因 n
1.1 钳板摆动的支点结构及钳板运动轨迹的分析 r
1.1.1 上支点式结构
FA251 系列精梳机采用上支点式结构。由于钳板钳唇处于连杆的延伸点上,在平面运动中并不是一个
a
圆弧轨迹,该机型采用150mm 的大直径锡林,钳板紧贴在锡林表面运动,开始梳理时的梳理隔距极小,后
y
区梳理隔距变化曲线的动态变量也极小,近似于等隔距梳理。该机型速度较低,实开速度一般在160钳次
a
/min 以下,故障率较高、维修工作量较大,已经逐步淡出市场。
1.1.2 下支点结构 n
i
目前仍然被国内中小企业广泛使用的A201 系列精梳机为下支点式结构,该机型的梳理隔距在整个分
h
梳过程中随着钳板位置的改变而变化,锡林开始梳理时的隔距较大,然后逐步减小,当钳板钳唇下沿、锡
c
林轴中心、摇架下支点三者处在一个直线位置时的隔距最小,为最近点隔距。在锡林梳理上属于变隔距梳
理,上机工艺调整不当时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
1.1.3 中支点结构
以瑞士立达公司为代表的Rieter 精梳机钳板摆动机构采用的是中支点的钳板结构,此结构即钳板支
点既不在锡林下方,也不在锡林上方,它巧妙地安排在锡林的中心。即所谓的中支点的钳板运动结构,主
要的优点是在精梳一个工作循环梳理过程中,梳理隔距差异变化量不大,梳理负荷基本上趋于均匀,梳理
效果要好一些。该支点位置设计也并非绝对的合理。譬如:Rieter 机型精梳机钳板摆动机构仍然是采用中
支点,但是,由于某些钳板连杆机构运动参数的改变导致锡林开始梳理时的隔距较大,130°齿面角锡林
始梳点隔距偏大,E80 型精梳机开始梳理时的锡林梳理隔距高达0.9mm,在34.5~36.5 分度之间,隔距都
在0.55mm 以上,随后又急剧缩小,最紧点的梳理隔距也仅为0.35mm。偏大的梳理隔距区间约占整个锡林
梳理区的 25%,始梳点隔距偏大,不利于前区锡林齿片对须丛的穿刺、开松及整理,也不利于后区锡林针
布对棉须丛的梳理及细小结杂、短绒的排除。尤其是采用重定量的棉卷工艺时,须丛不能完全被锡林齿片
插入,部分须丛仍浮游在锡林针布表面,非常不利于纤维单根化程度的提高,也必然会对成纱质量产生不
利影响,有悖于E80 型变速梳理精梳机采用齿面圆心角为130°锡林高效、精细化梳理的设计初衷。
1.1.4 钳板运动轨迹
意大利马佐利 (Arzoli)的PX2、CJ40 精梳机实际运行速度在25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