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PAGE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素 材
唐太宗的评价
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历史上的周武王、成王、康王以及汉高祖、汉文帝相比较。文中赞扬唐太宗以武力统一全国,其才略要高于汉高祖,但功略规模则有所不及。文中认为唐太宗能推行仁政,曲己从谏,畏义好贤,符合儒家的传统规范。认为自周武王后,历八百年而有汉朝,汉朝八百年后而有唐太宗,其所获得的功业成就是十分难得的。尽管范祖禹对唐太宗的评价有些脱离隋末唐初的历史条件与阶级关系,但其一些见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需要注意的是,引文从封建伦理标准出发,仅着眼于唐太宗的个人品质而孤立地进行评价,带有唯心史观的色彩。
贞观之治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但这决非唐太宗一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是贞观时期君臣上下同心和唐初人民的集体创造。唐太宗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他提出了什么新的东西,而在于他能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集思广益,加以总结,并坚持实行。他吸取隋的教训,重视民心,发展农业生产;吸取隋亡的经验,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制定《唐律》,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因而出现了古代社会比较清明的时期——贞观之治。他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遗产。
唐朝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明朝的《大诰》等。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刑治贪。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徐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 只有立法而没有执法,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严格执法、审明政纪是吏治清明的关键。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他的严格执法是分不开的。《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广州刺史党仁弘因“赃百万”而被弹劾,按律处死。太宗“哀其死而有功”,免其死,废为庶人,流徙钦州。事后太宗下诏罪己,认为自己犯了三条罪:“纵舍任心,以欺众庶罪一也;知人不明,委用贪冒罪二也;善善未赏,恶恶不诛罪三也。”以后高官多有因赃下狱者,如功臣庞相寿、皇叔李道宗等。后世评价贞观时认为“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袭细人。”
——(赵翼:廿二史札记》)
《唐律》“治吏不治民”
作为封建社会法律的代表——《唐律》,继承和光大前世统治经验,以等级秩序的“礼”为核心,宗法制为原则,对封建官吏实行严格的权限划分,严惩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达到最终“治民”的目标。对《唐律》众多复杂的针对官吏犯罪条文的背后,体现出“治吏”的原则,但结合维护封建统治政权的目的和人主处心积虑的统治政策,我们发现,《唐律》流露和体现的是封建君主对官吏的爱护和关爱,从整体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尽其所能的为官吏提供特权和优遇。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君主掌握着国家的所有最高权力,熟练运用手中的各种资源和手段统治着松散的国家,修订和颁布法律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但“徒法不能自行”,必须依靠庞大的官吏系统组织和行使国家的权力运行,贯彻着君主的命令,履行自己的职责,选择优良的官吏,操纵赏罚二柄,驱使官吏,俯首听命。那么没有严厉的程序和权限,乖张君命,擅权腐败,徇私枉法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所以历代君主都明定君臣之分,唐太宗明言:“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所以历代君主都敬奉“治吏不治民”的统治原则,制定严格的法律措施来保证官吏队伍的纯洁,提高行政秩序,达到最终控制百姓的目的。
课堂资料
1.房玄龄、杜如晦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但他们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做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的赏识。
2.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至今还被我们经常引用。当时,唐太宗就将魏征的这句忠言牢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