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大学生使获取知识及各类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了新媒体环境下特有的学习及生活模式,由于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对象,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应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的首要途径。 本文以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及传播形式为切入点,分析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的特点及辅导员面临的难题,研究新媒体时代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为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方案及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学生工作;模式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们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定义新媒体,看法并不统一,因此,并没有最终定论。 有部分国外研究学者和媒介机构认为新媒体的内涵和传统媒体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区别于报纸、电视和广播。 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 美国《》杂志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交流传播,。 [2]新媒体是在新的网络技术和传媒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刊物、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无线移动网络、卫星电话、数字电视、交互媒体等。 综合上述观点,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间变迁,其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当前,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范畴广泛,凡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移动网络、卫星等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传播媒介,向受众提供各类信息、娱乐及服务的传播形态。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新媒体时代是指以互联网以及无线移动网络终端作为传播介质,以论坛、移动飞信、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作为传播途径,以交互性与即时性,庞杂性与虚拟性,多元性与开放性为传播特征的信息传播时代。 它迎合了当前背景下受众缺乏耐心和精力接受海量信息而偏向于泛读与速览的心态与习惯,或短小精悍,或图文并茂,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际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但信息传播的便捷与开放所衍生出的问题,也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艰巨的挑战。 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开放、庞杂、多元与虚拟特征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削弱了社会主流意识与辅导员的权威性新媒体承载者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高度开发、资源共享迅速,高校学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海量信息,由于缺少严格把关,其中不乏少数不健康、负面的信息,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准确取舍以及好奇心理的作用,学生将获得的信息再次进行传播,导致不良信息泛滥,从而对正面的积极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3]新媒体的虚拟性特征,使人们的思想表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言论,每个人都能充当记者,各种终端都能成为话筒,随时随地发布各种信息,在各大网络平台形成了多种非意识形态,主流思想被多元的非主流思潮所取代。 大部分高校学生忽视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而是从网络平台获取,而各种思潮的网络纷争与嘈杂,以及大学生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蛊惑,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削弱了社会主流意识的引导功能。 同时,由于新媒体的虚拟特征,学生可以匿名发表意见,如表达对社会重大事件的看法、对老师或领导不满等,由于网络的开放与低门槛,这些信息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破坏了校园秩序,损害学校、领导或教师的声望。 这些现象使辅导员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与立场方面面临严峻问题,削弱辅导员的权威性。 2.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虚拟、多元与交互特征降低了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大学生能在虚拟空间中体验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感觉。 多数大学生占用课堂时间甚至熬夜上网、游戏、聊天、观看视频,既影响学习,还危害身体健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更不容小觑。 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或失败时,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互动,还可以在情绪波动时宣泄自己的情感,通过浏览空间、翻阅各大论坛、刷微博、浏览朋友圈寻找同盟,从虚拟的交流中寻求慰藉甚至是刺激感,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产生消极避世、冷漠偏执、懦弱推诿的心理。 他们只选择倾听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经常固执己见,盲目排他,形成自卑、自大、狭隘、偏激等心理问题。 长期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大学生,不关注时事,对班级和集体的观念淡化,使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降低,部分大学生对身边的同学、老师甚至家长也漠不关心,不予理财,很容易引发孤僻、紧张、自闭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 如何营造高度团结的学习生活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医院廉洁党课讲稿(精选).pdf VIP
- 专题07 修辞与仿写(讲义) 五升六语文暑假衔接(统编版).docx VIP
- 2025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参考答案.docx
- GB/T 34531-2017 液化二甲醚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pdf VIP
- 创维电视机说明书_图文.pdf VIP
- 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模板.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5.12 应急准备与响应”解读与应用指南(2025A1)(可编辑!).docx VIP
- 佳能 5D3 _ 5d mark iii-中文手册.pdf VIP
- 胶体与界面化学7重点.ppt VIP
- 【新教材】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乘除法的应用(二) 教案(表格式).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