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桃小食心虫的寄主包括蔷薇科中的苹果属梨属山楂属桃属鼠李科中枣属中的枣和酸枣等植物的果实果实早期受害后果面凹凸不平果肉坚硬难食虫量大时果肉充满虫粪脱果孔大周围有红晕卵圆筒形初产为乳白色渐为浅红色后为紫红色顶部具杈状毛当卵近孵化时杈状毛歪斜幼虫身体粗壮漫红色头部毛片黄褐色头部脱裂线的冠缝与额缝等长茧冬茧扁圆形质密夏茧又叫化蛹茧为椭圆形质薄而松幼虫出土后在石块下草根上做夏茧化蛹从出土到完成茧需天左右前蛹期天蛹期天从出土到羽化一般需天羽化天后成虫开始产卵卵量为粒最多可达粒成虫多选择在下群枝和内膛枝的果实
桃小食心虫的寄主包括蔷薇科中的苹果属、梨属、 山楂属、桃属,鼠李科中枣属中的枣和酸枣等植物的果实。 果实早期受害后,果面凹凸不平,果肉坚硬难食;虫量大时,果肉充满虫粪;脱果孔大,周围有红晕。 卵:圆筒形,初产为乳白色,渐为浅红色,后为紫红色。顶部具杈状毛,当卵近孵化时,杈状毛歪斜。??? ?幼虫:身体粗壮,漫红色,头部毛片黄褐色。头部脱裂线的冠缝与额缝等长。 茧:冬茧扁圆形,质密;夏茧又叫化蛹茧为椭圆形,质薄而松。 幼虫出土后在石块下、草根上做夏茧化蛹。从出土到完成茧需2天左右。 前蛹期5-6天,蛹期8天。从出土到羽化一般需16-18天。 羽化2-3天后成虫开始产卵,卵量为44-60粒,最多可达220粒。 成虫多选择在下群枝和内膛枝的果实上产卵,卵产在仁果类果实的萼洼处;桃位于果面上,但也可产在梗洼处;枣产在枣吊上,有时在叶片背面或在梗洼处。当卵上的杈状毛东倒西歪则预示卵将孵化,从出土到幼虫孵化大约需要24天左右。 一般年份, 8月中旬之前脱果者多直接化蛹,发生第二代;之后则多做冬茧越冬。 7月下旬至8月上旬脱果的个体约80%的化蛹,而在8月中旬仅50%;8月20日以后绝大多数越冬。第一代从脱果到羽化为13-15天。 (二)化学防治 1、 幼虫出土期在幼虫出土期于雨后地面喷药,可使用50%地亚农(二嗪农)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也可使用5%吡虫啉乳油颗粒剂每亩5—6公斤等。施药后用锄轻锄一下。 3、幼虫脱果期 当虫口密度大时,可在幼虫脱果时喷药防治,而一般情况下不须防治。可使用防治出土幼虫时的药剂。 害状:此虫主要为害梨树嫩枝、花丛和幼果。成虫出土后啃食嫩枝,继而啃食花丛、果梗、果台,随后又在果面上啃食,使果面形成不规则状伤痕(梨花脸)。严重时伤痕连片果面粗糙。梨果拇指大时为害最甚,较大的梨果被害时可使果肉裸露。 严重年份,每一成虫可损害100多个果实,幼果萎蔫。成虫在产卵前,先咬伤果柄,而后在果面咬一小孔,把卵产在孔内,用碎屑及虫粪封口,从外观看似一小黑点。幼虫在果内孵化后,继而蛀食果肉和种子,最后虫果萎脱落。 成虫在梨树开花时开始出土,梨果拇指大时出土较多,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出土盛期,7月中旬前后出土结束。成虫出土与降雨关系密切,降雨旱,出土早,降雨晚则出土日期推迟。如降雨较多,湿透土层,则出土集中,仅需3—5天。因此,每当遇到大雨或透雨之后,变有大量成虫出土。 卵期6—8天。 幼虫孵化后钻入果心,蛀食果肉和种子,虫果极易落地。虫果落地后,幼虫在果实内继续为害,约经19—30天左右,最多45天,脱果入土。幼虫脱果入土,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 幼虫入土后先做一个土室,入土30天左右化蛹,蛹期33—62天。成虫羽化后,一部分在土室中越冬(一年1代者)。另一部分幼虫不化蛹,直接在土中越冬(二年1代者)。成虫在中午前后活跃,早晚和夜间多停在树冠顶端新梢、枝丫处不动,一旦受惊即缩足假死下坠。 (3)树上喷药:在成虫产卵前夕,成虫大量啃食幼果,每株平均有成虫3—5头时,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布二次,防治效果很好。 幼虫:体色变化较大,6龄幼虫体长40~50mm,各体节背面观有4个毛片,前后毛片略呈八字形。低龄时,具背线、亚背线和气门等线,但6龄后,体线逐渐消失。前胸气门两根前毛的连线与前胸气门底部相切。 成虫多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成虫交配、产卵多在夜晚进行。产卵前期2-3天。棉铃虫产卵多喜已经现蕾和生长高大的植株。卵多产于顶部,喜产于果萼、嫩叶和嫩梢上,卵散产,单雌产卵量500-1000,产卵期7-13天,雌虫寿命10-18天,雄虫6-11天。 幼虫6龄。首先在嫩叶、梢上为害,一龄死亡率高,二龄开始蛀蕾、花和果,造成落蕾、落花,幼虫有转果为害习性,每虫一生转3-5个果,转果多在白天进行,幼虫有自相残杀习性,故一果仅一虫。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入土深度3-9cm,多在5cm处。 3、 化防:适时喷药,每隔7天喷一遍,共3-4次。喷药均应在幼虫体3龄前用药。可以使用:⑴ Bt制剂,兑水70-100倍喷施。⑵ 阿维菌素:0.9%乳油2000倍液。⑶ 菊酯类: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5.7%百树菊酯(百树得)乳油2000倍液。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4毫米,全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