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卡介苗接种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卡介苗接种技术.ppt

0.1ml注射器和0.1ml自毁注射器。 7、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日光直接照射5分钟,或间接照射15分钟,有50%卡介苗死亡。 (四)接种操作 1、用75%酒精(禁用2%碘酊)棉球作皮肤消毒,待酒精完全干燥后,用左手握住被接种者左臂内侧并同时绷紧皮肤,右手水平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和刻度必须一致向上,于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侧处进针。 进针时针尖稍向下压,与皮肤呈10-15度角剌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右手慢推注射器活塞缓缓注入,边推边观察局部皮肤,如未见有皮丘形成应立即停止注射,重新调整进针角度。注射完毕旋转退出针尖,不得用酒精棉签(球)压或擦拭注射部位。 注射后可形成黄豆大小(6-8毫米)的园形凸起白色皮丘,细看表面可见毛孔,皮丘不可揉摩。 2、注射完毕后,留观30分钟,观察婴幼儿无异常情况后家属签字离开。 3、注射中疫苗漏出致剂量不足时可按漏出量补足(总量不得超过0.1ml) 。注意原针眼处进针,避免二个针眼处均发生反应被误为二次接种。 4、安瓿打开未用完时可用棉球盖住瓶口放冰箱,但超过半小时未用完的菌苗应废弃。 放置一段时间再次使用时要重新混匀菌苗,否则菌苗沉淀会形成上面浓度淡而下面浓度高,导致接种效果不好或异常反应发生机率增高。 整个接种过程可归纳为八个字: 冷——疫苗冷藏、避光; 细——仔细核对无误; 严——严格无菌操作; 匀——疫苗混合均匀; 浅——注射越浅越好; 准——部位、方法准确; 足——足量注入0.1毫升; 转——旋转退出针头,防止注后菌液外溢。 注意事项: 1、卡介苗接种后正常反应: 注射后2-3天时接种处有时可出现轻微红肿,以后会消退。一般3周后开始形成红肿、脓包、破溃、结痂的过程,可反复多次,时间约一个月左右。然后形成较牢固的痂,至接种3个月后自行脱落,形成一略凹陷的疤痕,大小一般 5-8 mm。 反应过程中应保持接种处干燥,不可挤捏、碰撞。如脓疱自行破溃时可用消毒干棉签吸去脓液,可局涂甲紫。脓液被衣袖吸附后应及时换衣,避免衣服上脓液干燥后僵硬,与反应处皮肤磨擦造成皮损等不良反应。 2、持证者长时间不接种,需要接种时最好重新培训学习。新老人员更换时必须老带新。 3、下列情况为接种反应不正常: 脓肿形成在1个月之后; 反应范围1cm及以上; 接种3个月后反应仍未结束。 根据研究结果,1986年卫生部颁布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确认卡介苗可同时与百白破、麻疹和脊椎灰质炎疫苗接种,1988年又有研究认为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同时接种。 七、不同疫苗同时接种 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 定: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卡介苗原则上种左臂)。二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八、常见异常反应与差错事故 肉芽组织增生 湿疹 淋巴结反应(腋下) 淋巴结反应(锁骨上窝) 重复接种 皮下接种 臀部肌肉注射 异常反应、差错事故根据相关规定和程序逐级上报,及时诊治,妥善处理。差错事故要吸取教训。 注:市疾控中心卡介苗反应门诊根据市卫计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卡介苗补种及不良反应处理工作的通知》(常卫监控〔2016〕275号),于今年1月1日起移交市儿童医院。 处理: 谢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卡介苗接种技术 卡介苗是由法国医学家卡美特和他的助手兽医学家介云1907-1908年间使用一株有毒牛型结核菌,经过13年231代的人工培养制成的减毒结核活菌苗(BCG)。 1921年,卡介苗开始应用于人类预防接种,至今已有96年的历史,全球已有30多亿人接种卡介苗。 目前卡介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第一类疫苗,规定出生时接种1剂次。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卡介苗是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一、接种卡介苗的目的 卡介苗接种是用人工方法使未感染的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没有临床发病危险的原发感染,从而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病。 国际肺病联合会(IUATLD)及世界卫生组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