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社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全科医学照顾精.ppt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了解药品市场和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在纷繁的药物目录中作出明智的选择 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选择最便宜、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组合,决不赶时髦 没有阳性指征需要处理时,就不开药物 病因治疗优于症状处理,预防性治疗优于对症治疗 开的药物越少越安全 选择对人体危害最小的药物,少用毒副作用不明确的药物。 向病人作充分的解释:用药的理由、作用、用法、注意事项、毒副作用 使用新药时应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特征、配伍禁忌、适应证、禁忌证等 注意老药新用,及时转变用药观念 慢性病患者的处理原则 把病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了解病人的完整背景 在理解病人的基础上理解病人的疾患及其意义 通过教育,改变病人的疾病因果观和健康信念模式,让病人了解慢性病的病因、机制、病程特点、治疗要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预后,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充分发挥病人及其家庭的主观能动性,让病人坚守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的观念,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让病人理解终身带病生活的含义,帮助病人适应环境 评价病人与家庭、社区、社会之司的相互影响,为病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建立连续性服务的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服务 全科医疗服务的最终目的 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 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维护和促进个人的健康 满足病人的需要:全科医生服务最高层次的服务目标 谢 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处理 一、病人教育 告诉病人上感的病因有哪些,怎样预防上感.患上感之后要及时治疗,正规用药,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有哪些,怎样避免和早期发现。怎样识别并发症。如中耳炎、关节炎、心肌炎、急件肾炎等, 教育病人在上感流行期间不去或少去公共场所.病人与其他人接触时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严重流性时,学生可暂时停课。 二、 治疗 以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并应重视一般护理及支持疗法。 (一)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治疗 目前抗病毒药物种类甚多,从效果及副作用等方而综合考虑,各地常用的有: (1)病毒唑: (2)干扰素: (3)吗啉呱: 2.抗菌治疗 当合并细菌感染或为原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头孢氨苄、羟氨苄青霉素。如感染较重。可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类静脉给药。 (二)对症治疗 1.发热 轻微发热对人体无害,还可促进抗体生成,增强白纫胞的吞噬功能,故不可见热就退。高热危害较大,必须及时处理,可采用以下方法: (1)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热度上升太快者,常用的方法:①置蓄冷袋或冰袋于头部或体侧。③冷盐水灌肠:⑦酒精撩浴 (2)药物降温 APc、扑热息痛、布洛芬、奈普生;近年滥用糖皮质激素退热的现象较普遍,如地塞米松,该药退热作用强,副作用大,特别是上感患者,病原体多为病毒而且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使用地塞米松不利于控制感染,切勿轻率使用: 2. 咳嗽 上感咳嗽多不严重,部宣给大量的止咳药,咳嗽频繁者可用止咳糖浆、甘草片、非那根 3. 咽痛 忌食辛辣食物,口含碘喉片等每日5—6片。 4. 鼻塞 成人可用1%麻黄素滴鼻,小儿先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0.5%麻黄素滴鼻液滴 5.腹痛 可腹部热敷,肠鸣音活跃者可用莨菪片、如系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者可给小剂量镇静剂如苯巴比妥。 三、预防 (一)预防发病 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遇见发病诱因,衣服穿得过多或过少、室温过高或过低、天骤变、环境污染、主动或被动吸烟、淋雨、过度疲劳、悲伤等,都是上感的诱因,应注意防范;避免交叉感染,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接触后要洗手,在家庭中成人患者不要与健康儿接触,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药物预防主要适用于儿童,可用:卡馒舒、左旋眯陛、鱼肝油丸、玉屏风散 (二)预防合并症 1.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发热初给与鲁米那30mg,常可避免发生高热惊厥。佝偻病小儿患上感时,可诱发低钙惊厥,应及时增加补钙并酌情用镇静剂。 2.有支气管扩张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要尽早控制感染。 3.老年人血脂偏高,血液粘稠,动脉硬化,食欲差、饮水少,加之发热使体液丢失过多、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以预防脑血栓。易发生脑血栓形成,患上感后如卧病在床,很少活动,血液更粘稠,脑血栓形成的机会大增,应鼓励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