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课件(共44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回顾】一、探寻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知识回顾】一、探寻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其原因何在?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2.(2009·山东·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 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两场改革结果的比较。第(1)问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第(2)问从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角度考查其成功的原因。 3.(2009·福建·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直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评价该主张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4.(2014·泰安·3月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答案】(1)主张全民教育;重视女学。 (2)措施: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兴办女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意义:培养了具有维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任答三点即可) 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 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设邮政局’ 9、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10、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想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维新思想的推动 11.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12、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令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对。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影响最大的是( ) A. 鼓励私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