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克 呐喊 《告别昨天》叙事方面的革新: A、打破了传统的平铺直叙、因果关联密切的封闭式的戏剧结构,代之以新的、开放式的叙事结构; B、剧情上存在跳跃,借助于字幕、引言或是评论衔接叙事; C、以空白/开放式结局取代了大团圆式的传统的故事结局; D、启用非职业演员; 这一时期,除亚力山大·克鲁格外,对德国新电影的发展最重要的人物是让-玛丽·斯特劳布。他的全部影片都是和他的妻子达尼埃尔·西耶共同摄制的,所有电影剧本均出自达尼埃尔·西耶的手笔。 A、电影创作受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追求“间离”效果; B、认为电影是一种心智活动,反对银幕梦幻和煽情描写; C、形成了“极为克制的禁欲主义风格” D、不考虑商业得失,追求严肃、庄重的艺术风格,以期启迪观众、教育观众认识美、认识真理; 让-玛丽·斯特劳布电影的特点: 《安娜·玛格达列娜·巴赫的纪事》(1968)是让一玛丽·斯特劳布的代表 作,也是新德国电影早期的重要作品。影片以真实的素材为依据,表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一生,尤其是他的复杂的个性及其与时代环境之间的关系,展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同时也展示艺术家的处境——依附权贵,委曲求全之余的小小抗争等; (2)新德国电影的第二次创作高潮 七八十年代,德国电影迎来了创作高潮,即“新德国电影”的繁荣时期; A、经济原因 国家电影基金的资助、美国资本的注入 B、人才支持 德国电影界涌现出诸多杰出人才 施隆多夫、赫尔措格、文德斯、法斯宾德 ① 施隆多夫是新德国电影代表人物,早年在法国学习电影;1975年拍摄《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建立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描写一个清白无辜的女子被诬陷为恐怖分子的同伙,被逼无奈,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 施隆多夫 《铁皮鼓》通过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的故事对德国历史及现实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德国小资产阶级 社会中各色人物的众生态,目睹了他们的种种丑行以及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和逆来顺受的丑陋国民性。 《铁皮鼓》的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具有明显的隐喻和象征的色彩。 ② 维纳·赫尔措格在德国影坛上是个离群索居的人,他的影片从不注重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是诉诸某种生活的哲理,从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的角度,对人特别是社会边缘人进行研究。 他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身心异常的人,他把他们作为社会疾病的范例,对过去与当今社会的病态作出卡夫卡式(荒诞)的象征和比喻。 他早期的主要作品有:《生活的标志》(1968),和《诛儒也是从小长大》(1970); 1973年,他到了秘鲁 和巴西,拍摄了《阿吉尔,上帝的愤怒》,影片采用纪实手法,描写了1590年到黄金国探险的僧侣阿吉尔的故事。表达了某种社会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现实面前的失 败。这是一部“妄想和放纵的叙事诗”。 1976年,他执导的影片《人人为自己,上帝反 大家》记叙了上个世纪一个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豪译尔的故事,他心理愚钝和 反常。这部半记录、半自传体的影片揭露了特权和教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的虚伪和利己主义,是赫尔措格“最有力量和风格最统一的影片”,荣获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1973年,他到了秘鲁和巴西,拍摄了《阿吉尔,上帝的愤怒》,影片采用纪实手法,描写了1590年到黄金国探险的僧侣阿吉尔的故事。表达了某种社会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现实面前的失 败。这是一部“妄想和放纵的叙事诗”。 1976年,他执导的影片《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记叙了上个世纪一个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豪译尔的故事,他心理愚钝和反常。这部半记录、半自传体的影片揭露了特权和教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的虚伪和利己主义,是赫尔措格“最有力量和风格最统一的影片”,荣获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 第四章 德国电影 一、德国电影的开端 1、德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电影大国之一,德国电影也在世界上屡获殊荣。1895年11月,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活动放映机在柏林冬宫首次放映了自己制作的活动画面。之后,他们的三弟建议在节目中加进杂耍,这样便产生了德国最早的“故事片”。 2、随着电影技术和电影业在各国的勃兴和发展,斯氏兄弟公司的机器和影片无力竞争,终被淘汰。1896年,O.E.梅斯特也搞起电影机械和影片制造业。他在自己的“人造光摄影室”里拍摄出一些影片,如《莎乐美》(1902)等。 1911年,他拍摄了影片《一个盲女的幸福爱情》,获得了巨大成功。翌年,他又把丹麦女星A.尼尔森和导演U.格阿德聘至德国,致使他的梅斯特尔电影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德国电影业中首屈一指。当时,梅斯特尔公司年产50部影片以上,内容主要是喜剧和情节剧。 3、从1910年开始,一些戏剧艺术家参加到电影业中来,包括著名的M.莱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