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渣”新报》诞生记
大华新城学校 王云婷
【案例背景】
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个班级:班级人数共23人,全部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这群孩子仿佛是幼稚和早熟的混合体:一方面,他们全部只有十二三岁,还处于天真爱玩的年纪;另一方面,他们又懵懂地意识到自己无法与本地的同龄人那样按部就班地读书、按部就班地升学,因而没有前进的目标,一种对未来的茫然,某种被边缘化的自我意识,在他们的身上、脸上,若隐若现。由于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教,这群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学习,他们习惯于被动,缺乏自信,他们大多偏科、厌学、荣誉感淡漠,课堂纪律不好、卫生状况不好、学习成绩不好……
更糟糕的是,不知从何时起,“学渣”一词似乎成了班里的流行语。不少同学互称学渣,更有一些自视学渣,乃至以“学渣”自居,以“学渣”自诩。这个戏谑调侃的网络词语,如铅块一般压在我的胸口。为此,我光火过、批评过、教育过,然而收效甚微,一种自卑、自弃的氛围总在这个小小的群体间挥之不去。
【案例呈现】
(一)“学渣”日常生活速写
“XXX,英语老师叫你带着本子去办公室!”“XXX,数学老师让你交作业!”“XX,语文老师说你默写不合格!”如果你在这个班级里呆上半天,每到课间便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如果在教室里面装一个摄像头,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画面:那些被指名去办公室的孩子懒洋洋地从书包里抽出一个写有数字、英文、汉字,分不清到底归类为哪门学科的本子,慢吞吞地走出教室,仿佛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已是家常便饭,激不起他表情上和心理上的半点涟漪。而刚才那个面无表情地喊人的孩子,不用说,刚刚一定也是在办公室里被老师的口水打成了筛子——挨了一顿批评后被迫充当“传声筒”。班上的其他同学则不会注意到这些小插曲,他们或是漫不经心地摆弄着文具,或是三五成群地打闹。课前准备是什么?——sorry,I don’t know!与此同时,办公室里的我则一边满腔怒火地批改着作业(一个简单的造句,已经看到数个因网上摘抄而雷同的版本),一边训斥着副课上捣乱的男生。
(二)“学渣”也要大显身手
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午自修,我给学生讲解每周一诗时,突然发现了一些不同以往之处。
这首诗是《狱中题壁》,我将诗中的典故向学生解释完毕,即兴介绍起了“戊戌六君子”,并且将谭嗣同那句彪炳史册的名言写在黑板上——“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我发现,向来死水一潭的课堂似乎有了某种激越的氛围。接下来的集体背诵,声音非常洪亮激动。我的心震了一下,原来对英雄的崇拜与向往是每一个人心底最朴素的情感,即使尚在调皮捣蛋的孩子依然如此,即使“学渣”也是如此。于是不吝言辞大大表扬了一番,而对于久违的表扬,学生也似乎有些意外。
也就在此刻,一个活动计划在我脑海中渐渐形成。
在此之前,我曾就学生写作水平偏低、抄作文现象普遍等问题头疼不已,屡次求教于带教师傅,师傅曾为我提供了一个建议,即以记班级记录的形式号召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来,记录班级发生的大事小情,其他同学则跟帖回复。这样,既可以刺激学生的热情,也可慢慢提高记叙事件的能力。在师傅的启发下,我逐渐产生办几期班级小报的念头,而班级小报具体写些什么尚在考虑当中。我想:既然学生喜欢抄故事,倒不如一起创造事件来写。
趁此机会,我对同学说:“大家的诗朗诵水平进步飞快,真让老师吃惊,干脆我们举行一个配乐诗朗诵比赛吧!”也许,学生们还处于被表扬的喜悦中,竟没有露出我设想中那为难的表情,而是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学期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诗与美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朱自清先生的《春》等,十分适合诵读,正巧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便利。于是我与同学商讨后一致决定以课本中篇目作为我们比赛的篇目,时间定在下周五,由同学投票选出优胜者。
当然,欣喜的同时我仍有担忧:这些孩子许是一时兴奋,才“上了我的当”,过几天没有新鲜感了,怕是就不当回事了。于是我又放出话去,如果大家表现让老师满意的话,作为奖励,我将亲自出马为大家用日语朗诵诗歌,还会联系我们的英语老师为大家朗诵英文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彻底沸腾了,甚至还发出了欢呼声,对即将到来的诗朗诵比赛充满期待。
在之后两个星期内的语文学习课中,我以唐诗单元为主,尽量多范读,多提供名家朗诵范本,使学生不断模仿,不断练习,不断将文字与内心情感相融合。想不到,小“学渣”们的学习热情还很高涨,打那以后,课间时开始逐渐有一部分同学抱着语文书念念有词,逐渐有一部分同学三三两两地交流选择哪些篇目。这种兴奋感染了更多的同学,一时间,班上的学习氛围竟前所未有的高涨,甚至连作业情况都有所好转,凡是抄写的古诗全部都认认真真、工工整整。
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甜在嘴上。我暗暗高兴,如果这种热情能够持续下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