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 :2011-12-29 10:42 来源 :宣讲家 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 葛兆光教授 中国出版网讯 7 月 30 日上午, 中央国家机关 “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今年第七讲(总第二十七讲)在 新闻出版总署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葛兆光,作了题为 《禅宗与中国文化》 的精彩报告。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中央国家机关原工委委员陈祥如,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孙文科等同志出席讲坛。 开讲前,讲坛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介绍了本期讲坛的有关情况。他讲到,葛兆光先生今天演讲的 题目《禅宗与中国文化》 ,是他上世纪 80 年代的重要著作。 在此书中,讲到了中国禅宗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研究了禅宗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禅宗是如何影响士大夫的人生哲学、审美情趣、艺术思维以及整个的价值观。士大夫主要是指封建的官僚和一些有名的读书人,如果把官僚元素等负面的东西提取出去,实际上可以指我们今天在座的这么一个阶 层和群体。所以,今天的讲坛是专门为大家量身订做的 , 希 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读书活动办公室同志的良苦用心。郝振省还介绍到,葛兆光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应邀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2009 年获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第一届普林斯顿全球学者。葛兆光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及东亚的宗教、 思想和文学史。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 、《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十世纪》 、《中国思想史》、《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 、《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以及《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2500 年前,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于是诞生了“禅” 。 1400 多年前,达摩大师将“禅”带到中国,后经六祖惠能、 神秀创立了南北禅宗,逐步地传播于全国。经过千年发展, 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儒学、道教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既有精致 的世界观理论,又具有和世界观相契合的解脱方式和认识方 法的宗教流派。它带有深刻的中国文化烙印,凝聚着东方的 哲学智慧,通过历代士大夫的参与和弘扬,对中国文化的各 个领域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 先生说,在后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两大伟人对中国文化 有着极大之影响。一位是唐代禅宗六祖惠能,一位是南宋儒 家朱熹,由此可见禅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禅的原意是静虑或思考,禅静就是安静地沉思,禅宗以禅静而得名,禅的意蕴在于心灵的修养,讲究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直指心性、顿悟成佛。希望通过葛先生的讲解,在座的各位能够沾染一些佛性,能够借助禅学的智慧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修养,实现自我的身心和谐。 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葛兆光教授以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从南宗禅与北宗禅、禅思想与禅文化在中国的基本问题以及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南宗禅与北宗禅 葛兆光教授从一则传说入手,深入分析了禅宗史上最著 名的两首偈语。传说,唐高宗时代,岭南有一个砍柴人,一 天在城里卖柴时听到有人念《金刚经》 ,心中有点感受,就 问念《金刚经》的人是从哪儿学来的。此人告诉他,在湖北 的黄梅有一位弘忍禅师(禅宗第五代祖师)会教人念《金刚 经》。于是,砍柴人就到了湖北黄梅,做了一名行者(他姓 卢,称为卢行者) 。五祖弘忍禅师年纪大了,要挑选接班人, 要求众弟子都写一首诗以表达对佛教道理的理解。弘忍一个 最杰出的弟子神秀写了一首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 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意为“心灵就像透明的镜 子,外在世界就像灰尘。不让外在污浊的世界污染了你的心 灵,你就要经常地打扫和擦拭这个镜子,让它保持干净” 。 大家都认为这已经写得非常好了,可据说卢行者(即后来的 六祖惠能)听了以后,说到: “好则好矣,了则未了” 。便找人代笔,也在墙上写一首诗, “菩提本非树,心境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惹尘埃” ,意为“智慧本来就不是树,心 灵也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镜子,人心中的佛性永远都是清静的,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据说五祖弘忍非常开明,他认为惠能的说法更彻底,所以半夜悄悄把惠能召到房间里,给他念《金刚经》,并传授衣钵。 葛兆光教授指出,这两首诗代表了差异特别大的两种禅宗思想,以至于后来形成了中国禅宗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对立 流派——南宗(惠能开创)和北宗(神秀开创) 。其中,南宗被看成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一环,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种禅宗思想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北宗强调“渐修” 。按照神秀的说法,每一个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