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山古镇旅游开发的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山古镇旅游开发的探讨 武平县中山镇是遐迩闻名的千年历史文明古镇,也是闽粤赣客属地区罕见的百姓镇。中山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生态环境优美,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慕名前来中山古镇探古、寻幽、踏青,试图揭开古镇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前往中山,就如何充分利用古镇各类资源,着手进行旅游开发,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并提出了关于中山古镇旅游开发的初步设想。 一、中山古镇旅游开发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黄金周”假期的推行,各地的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异常火爆,仅 以龙岩市为例, 今年“ 5.1 ”黄金周就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55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 26%,实现旅游总收入 2.35 亿元人民币, 比去年同期增长 38%;新罗、永定、上杭、连城、长汀等地都吸引了大量的 游客涌入观光览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武平县旅游业发展还处于零敲碎打的起步阶段,这与周边兄弟县份旅游市场的热闹场面形成极大反差,也与武平县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第二位,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的县情特征极不相称。随着全县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群众对 拥有自己本土 “风景区” 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主打梁野山 “生态牌”的同时,打响中山古镇“文化牌”,对培育武平县旅游产业,将相 映成趣、相益得彰。通过对中山古镇的挖掘、恢复、保护、开发和 1 培育,使中山古镇成为闽西的一个精品景观,成为社会各界认识武平、了解武平、欣赏武平的一个亮丽窗口,这对改善武平形象,改善武平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山古镇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 (一)富有传奇色彩的千年古镇史。 中山是唐宋时代武平的场治、县治所在地,素有“小京城”之 称。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 年)臵汀州后,在武平境内设武平、 南安二镇,中山为武平镇治所在地。南唐保大四年( 946 年),并 南安、武平二镇为武平场, 这里为场治所在地。 北宋淳化五年 ( 994 年),升场为县,最初县城也设在这里。中山地处闽粤赣边,地理位臵显要,为“全汀门户”,为防御广赣“两寇”作乱,明洪武二 十四年( 1381 年),在此设武平守御千户所,驻军 1000 多人,抗 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在此任职驻守。 1645 年,清军长驱直入, 连下连 城、上杭各城,所在县官吏望风而降,惟武所中山军民踞城抗清, 矢志不降, 与清军拼死血战。 1646 年 9 月,历经一年多攻防血战后,中山城终于陷落,惨遭血洗屠城,当时情景可谓哀鸣遍野,血流成 河,死难者不下万人,现珍藏于武平县博物馆的“万人缘之坟墓” 碑,成为那段悲烈历史的铁证。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0 年 6 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入中山开展革命实践,并与红六军在中山城郊胜利会师,一举横扫驻守城里的吴德隆匪部。武 平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更加风起云涌, 武平苏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 (二)全国罕见的典型客家“百姓镇”和“客家方言孤岛”— —“军家话”。 客家民系自中原辗转迁徙至南方后,大都聚族而居,村落居民 多属同宗。然而在中山古城这人不逾万、户不盈千、方圆不过二平 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居民却有 102 姓之多,在全国客家村落实属罕 见姓氏奇观。 主要成因是: 这个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的千年古镇, 为客家民系自中原辗转南迁中转站之一;又由于地理位臵显要,为 三省结合部风云际会之地,历经驻军和战乱,最终形成五湖四海、 兼容并蓄的“百姓镇”此一独特奇观。“百姓镇”盛行姓氏门额氏 联,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每逢节庆喜事,各家各姓,均在大门贴上 姓氏门额氏联,表达念祖追宗、饮水思源之情。中山“百姓镇”另 一奇特人文景观,就是当年落籍中山的古代官兵使用的方言相沿至 今数百年不变,与当地客家方言相行不悖,这就是被语言学家誉为 “语言活化石”、客家“方言孤岛”的“军家话”。 (三)古朴的人文景观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1、迎恩门。明朝时期,武所中山先后筑有老城、片月城和新 城三座城池,故人们将武所城简称为“三城”。一弹丸之地筑有三 城,举世罕见。这是因为中山乃闽粤赣边军事重镇,自古为兵家必 争之地。明朝时设千户所,正千户的官阶比太守还高一级。这里不 受县署管辖, 好比独立王国, 故有如此规模。 历经“大跃进” 和“文 革”,中山城池被毁,现仅剩一座“迎恩门”,巍然屹立,向世人 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和历史的沧桑。据考证,明抗倭名将俞大猷在迎 3 恩城门上筑有“读易轩”,日教士子读书击剑。只可惜“读易轩” 后毁于战火,现在城门之上仅遗偌大一个遗址。 2、古街。从迎恩门延伸而出的 700 米古街, 100 多间店铺,是 当年武所中山商贾云集、商贸繁华的明证。古街本身就是武所中山 古城一部浓缩的历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