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 ;临床微生物学是基础和临床间的一门桥梁学科
临床微生物的重要性
微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医院)
微生物是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
微生物是大多数疾病发展和转归的参考者,甚至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越是危重病人它越是积极参与;一、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一)从微生物与常见病、多发病关系看;(1) 结 核 ;(2) 病毒性肝炎
有多种,以乙、丙肝危害最大。仅乙肝感染率为10%以上,即有1亿多HBsAg携带者,慢性乙肝病人3 000多万
(3)龋齿和牙周病
被WHO列为仅次于心脏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重点防治的非传染性疾病
龋齿由变形链球菌引起,牙周病由厌氧菌引起
我国学生龋齿患病率为13.9%;(4)性病
AIDS:全球2000年底患者总数达3610万人,死亡数达2180万,95%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2002年上半年,感染总人数已达100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010年将达1000万人。
其它的还有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发病率都有较大增长。
;2.从我国居民死亡原因排序看 ;(1)感染是疾病死因的重要原因之一;呼吸系疾病:主要是感染。
损伤包括创伤、烧伤等,感染的控制极为重要
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等,也很容易发生感染。
;(2)病原微生物与某些肿瘤密切相关;HCV、TTV皆与肝癌有关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
HCMV与成神经细胞癌、Wilm瘤、前列腺瘤、宫颈癌、睾丸癌、Kaposi肉瘤、结肠癌等有关,HSV-2与宫颈癌有关等 ;(3)病原微生物与心脏病的关系;(二)从疾病造成的社会危害看;(三)从我们军医的职责看;(四)从具体的医疗实践看;二、现代临床微生物发展的某些特点(一)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断发现;;(二)已被控制或趋于消灭的病原 微生物又重新流行;(三)细菌感染的变化特点1.感染类型的改变 ;;;2. 感染菌的变迁;表5 医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占前11位的病原菌 ;3.耐药性的变迁(1)总的趋势是耐药菌株急剧上升,高耐药和 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高。;表7 2002年主要革兰氏阴性菌(非发酵糖菌)耐药率(%) ;表8 2002年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菌科)耐药率(%);结 论;(2)耐药机制;b.获得性耐药:由于细菌DNA的改变,在接触抗菌药物后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
(a)染色体突变:居于次要地位。
(b)质粒介导的耐药:在临床上耐药性获得的主要方式。
耐药质粒的传播方式有转化、接合和转导,接合方式最为主要。转座子的参与,扩大了宿主范围,也是造成多耐药株的重要原因。
;②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a.产生钝化酶(modified enzyme),又称灭活酶,使抗生素失效
(a)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广谱BLA和超广谱BLA(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BLAS)等4类。BLA种类繁多,有染色体介导,有质粒介导,也有两者介导的,是目前G-耐药的主要机制,也是临床上最为重视的酶。;(b)氨基糖甙类钝化酶(aminoghycoside-modified eczymes)
主要有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等,使氨基糖甙类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抗菌作用,已有22种之多。一种酶可作用于几种结构相似的药物,一种药物又可被几种钝化酶作用,产生交叉耐药。
(c)氯霉素已酰转移酶,可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活。
;b.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β-内酰胺类药物结合蛋白,又是细菌维持正常形态、合成细胞壁和分裂繁殖等所必须的酶蛋白。
β-内酰胺类药物与PBPS结合后,可使细菌成为球状体、丝状体及分裂障碍,最后死亡。;耐药细菌可使PBPS结构改变,与β-内酰胺药亲合力降低,导致耐药。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laphylococcus aureus, MRSA)除了有正常PBPS外,还有一种PBP2a,由染色体mecA基因编码,具有转肽酶和转糖基酶活性。PBP2a与β-内酰胺类药物亲和力低,在高浓度抗生素存在时,正常PBPS失活,PBP2a就代替正常PBPS的功能,参与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从而使细菌表现出耐甲氧西林的耐药性。
;;c.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排外机制
G-菌细胞壁外膜屏障作用是由一类孔蛋白决定的,若突变造成孔蛋白的丢失或表达降低,影响药物进入而耐药。
细菌可主动排出药物,如铜绿假单胞菌就有三种不同的外排系统,nalB、nfxB型和nfxC型,各型耐药谱有一定差异,野生株仅低水平表达nalB型。;表10 改变药物传递通道;d.各类抗菌药物主要耐药机制 ;(3)目前应重视的耐药检测;(四)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