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血栓形成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和
急性血栓形成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和 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探讨
摘 要
目的: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以 心脑血管为代表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arterial thrombosis)是危害人体 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对血栓性疾病及炎症研究的深入,发现血栓形 成的病因复杂,除血液的高粘及高凝等因素外,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尤其是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活化 在斑栓形成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栓形成性疾 病患者中存在PMN的活化,表现为PMN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和血 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而粘附分子CD62L幂ICDllb/CDl8表达的变化 被认为是PMN活化的重要标志,PMN活化后将释放IL.6、IL.8、TNF. Ct;;fI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进入血浆中。粘附分子表达促进细胞因子的 合成与释放,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了PMN与血管内皮、血小板的粘附。 尽管国内外对PMN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已做了广泛的研究,但观点不一 致;且未见有系统地眈较PM-N活化在静脉血栓形成和动脉血栓形成中 作用的报道。本实验通过研究临床上常见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动脉血 栓形成患者循环PMN细胞表面重要的粘附分子CD62L茅ICDllb/CDl8
表达,以及炎症过程中致炎因子IL.6、IL一8、TNF.Q和抗炎因子IL.10 水平的变化。试图探讨PMN活化在急性血栓形成疾病中的作用,寻找 粘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规律,为此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以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深静脉血栓疾病 患者40例,心脑动脉血栓疾病患者共40例,年龄、性别等与之匹配的 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对象检澳,IPMN表面 粘附分子CD62L和CDIlb/CDl8表达,用放射免疫分析(RIA, radioimmuno assay)检测血浆IL.6、IL一8、n忭.Q水平,运用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ELISA,enzyme
吸附试验(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血浆IL.10 水平。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对不同 组别内部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相对于正 常组粘附分子CD62L平均抗体阳性表达率(73.316_+1.276)%,静脉 组(59.795±8.973)%和动脉组(61.058±8.925)%显著降低(P均
O.001),而静脉组与动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226)②相对于 正常组CDllb/CDl8阳性表达率(20.0314-0.540)%,静脉组(53.01l
±1.8124)%和动脉组(55.598±10.356)%显著升高(P均0.001), 而静脉组与动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994)③静脉组内部CD62L、 CDllb/CDl8相关分析,二者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r=.0.75(p0.001):动脉组内部二者也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F.0.259(p=0.0184)④相对于正常组,静脉组和动脉组细胞因子水平均 明显升高(P均0.001);静脉组与动脉组比较IL一6水平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P值为0.023),IL-8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01),IL.10水
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10),n师.Q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162)⑤静脉组内部相关性分析,IL.6与IL-8比较无相关性 (r=0.069,P=0.765),IL.6与IL.10比较无相关性(产0.1 19,P=0.588), IL一6与TNF.a比较有相关性(r=0.383,P=0.071),IL一8与IL。lO比较无 相关性(r=0.019,P=0.935),IL.8与TNF.Q比较无相关性(r=0.116, P=0。616),IL.10与TNF.Q比较有相关性(产O。390,P=0。054);动脉组 内部相关性分析,各组均无相关性。结论:在急性血栓形成性疾病中, PMN处于活化状态,静脉组和动脉组均表现为CD62L表达的下调和 CDllb/CDl8表达上调,同时检测到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粘附分 子CD62L币HCDllb/CDl8表达和细胞因子IL.6,IL.8,TNF.d,IL.10水平的 变化可以作为血栓发展的标志之一。粘附分子和致炎因子协同作用加 快了血栓的进程,加重了血栓周围炎症以及血管损伤的程度。IL.10通 过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和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对血栓形成起抑制作用。 PMN活化是否是血栓形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急诊医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缺氧条件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KLF2和eNOS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内科学(心血管)专业论文.docx
-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重症医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缺氧对SD乳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钾电流的影响-生理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综合治疗方案疗效确认和安全性研究-中医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综合治疗方案的初步研究-中医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的对照研究-中医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缺血对心肌电异质性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的研究-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论文.docx
- 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证候与体质、ras系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医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论文.docx
- 急性跟腱断裂预后相关因素的MRI分析-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度损伤的临床研究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脑干DTI和AQP4表达研究-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神经病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输卵管炎模型中大鼠输卵管Telocytes细胞损伤的分析-妇产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运动中心肌线粒体动力学变化对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酒精摄入对正常人脑功能的影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酒精中毒对脑啡肽与氨肽酶活性的影响及葛根素调控机理-中医内科学专业论文.docx
- 急性输尿管梗阻性无尿的临床研究-外科学(泌尿科)专业论文.docx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g'2+含量的变化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外科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