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 第十二讲——进食障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 指与心理障碍有关,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神经性厌食 (Anorexia Nervosa, AN)定义:一种以体重明显减轻、闭经、体像障碍和盲目追求瘦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女性、青少年多见;发病的两个高峰年龄为13~14岁和17~18或20岁 ;最致命心理障碍:死亡率高达20%病学资料欧美:终生患病率: 0.5%~3.7%75%,41%, 50%中国:AN在中国大陆呈增多趋势 1992年上海、重庆女大学生调查:ED患病率1.1%2002年北京女大学生调查: ED患病率3.62%临床表现特点(1) (一)生理障碍1.症状:畏寒,便秘、胃胀、恶心、呕吐、嗳气等胃肠道症状,疲乏无力,眩晕、晕厥,心慌、心悸、气短、胸痛、头昏眼花,停经(未口服避孕药)、性欲减低、不孕,睡眠质量下降、早醒。2.体征:(1)营养不良,面容消瘦,皮肤干燥,全身皮下脂肪减少,后背、前臂和脸部侧面出现柔软的细毛,高胡萝卜血症病人手掌橘黄颜色;(2)消瘦、生长迟滞、乳腺停止发育(青春期前发病者);(3)腮腺、下颌下腺肿胀(特别是贪食者);(4)经常催吐病人的前牙齿内侧面的腐蚀;(5)手脚凉、低体温;(6)心率减慢、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特别是低体重、电解质紊乱者);(7)下肢浮肿;(8)近侧肌无力(蹲位站起困难)。 临床表现特点(2)3.检查:(1)一般状况:体重(2)内分泌检查:(3)心血管系统:(4)胃肠系统:(5)血液系统:(6)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7)其他躯体异常: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脑室和侧脑室扩大,假性脑萎缩,等。 临床表现特点(3)(二)心理和行为障碍1.追求病理性苗条 常见的方法有限制进食、进食后抠吐或呕吐、过度锻炼运动、滥用泻药、减肥药等。2.体像认知歪曲 对自身体像认知歪曲,对自己体形和体重有不正确的认知;对自身胃肠刺激的感受的认知也表现出异常,缺乏饥饿感,否认疲劳感;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如愤怒和压抑缺乏正确的认识;否认病情是该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3.其他异常 AN可伴有抑郁心境、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易激惹、失眠、性兴趣减退或缺乏、强迫症状等表现。小部分AN患者承认有窃食行为;1/3至半数患者有发作性贪食。CCMD-3诊断标准:1.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2.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 1项:①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②自我诱发呕吐;③自我引发排便;④过度运动;⑤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3.常可有病理性怕胖:指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并且病人给自己制订一个过低的体重界限,这个界值远远低于其病前医生认为是适度的或健康的体重;CCMD-3诊断标准:4.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停经至少已 3个连续月经周期,但妇女如用激素替代治疗可出现持续阴道出血,最常见的是用避孕药),男性表现为性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可有生长激素升高,皮质醇浓度上升,外周甲状腺素代谢异常,及胰岛素分泌异常;5.症状至少已 3个月;6.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此时只诊断为神经性厌食);7.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如脑瘤、肠道疾病例如 Crohn病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定义: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及对自身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流行病学年轻女性BN的发病率是3%-6%,女性的终身患病率为2%-4%男性不超过1%,男性为女性的1/10平均起病年龄16-18岁CCMD-3诊断标准:1.存在一种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和渴求食物的优势观念,并且病人屈从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的贪食发作;2.至少用下列一种方法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①自我诱发呕吐;②滥用泻药;③间歇禁食;④使用厌食剂、甲状腺素类制剂或利尿剂。如果是糖尿病人,可能会放弃胰岛素治疗;3.常有病理性怕胖;4.常有神经性厌食既往史,二者间隔数月至数年不等;5.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 2次,持续 3个月;6.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及癫痫、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说明:有时本症可继发于抑郁症,导致诊断困难或在必要时需并列诊断。摄食行为的调节 摄食(饥)中枢(feeding center):下丘脑外侧区 饱中枢(satiety center):下丘脑腹内侧核 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神经元的活动相互制约。 血糖水平的高低可调节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活动。 杏仁核基底外侧核群:易化下丘脑饱中枢并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发病机制1 遗传 厌食50%同卵双生共患, 0%异卵双生暴食2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