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循环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卓越和伟大的民族。我们有过繁荣昌盛的唐朝,有过强盛无比疆域辽阔的汉朝和元朝,更有灿烂美丽的唐、宋文化 复习 地下水化学成分 主要气体成分 主要离子成分 矿化度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溶滤作用 脱碳酸作用 脱硫酸作用 浓缩作用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混合作用 人类活动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内生水) 第7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Recharge Discharge of G.W. 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向外界排出水量的过程。 地下水是通过补给与排泄两个环节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7.1 地下水的补给 7.2 地下水的排泄 7.1 地下水的补给(Recharge of G.W.) 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内容 补给来源 补给条件 补给量的计算方法 一、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补给来源 人工补给 天然补给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凝结水补给 相邻含水层的补给 地表水补给 灌溉水入渗补给 生产生活废水补给 水库渠道渗漏补给 人工回灌补给 二、大气降水(Precipitation) 对地下水的补给 入渗补给过程? 入渗机制? 影响入渗补给的因素? 入渗补给量的确定? 1、入渗补给过程 大气圈 地面 包气带 含水层 降雨 入渗 腾发 地表径流 补给 地表水 2、入渗机制(Infiltration Mechanism) 目前认为,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 定义:是指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就象活塞的运移一样; 定义:是指入渗水由于存在水分运移的大空隙通道(根孔、虫孔、裂缝等),入渗水流沿着该通道下渗,优先达到地下水面的过程。 活塞式入渗(Piston/Diffuse Type Infiltration) 捷径式入渗(Shot-circuit/Bypass Type Infiltration) 优先流( Preferential Flow) t1 t2 湿锋面 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 年龄新的水推动年龄老的水下移,“老”水在前,“新”水在后。 活塞式入渗(均质砂土) 捷径式入渗 (粘性土介质) 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 新水可以超过老水,优先达到含水层; t1 t2 水 3、影响降水入渗补给的因素 气象因素 降雨特征(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历时等); 气温、相对湿度等(影响蒸发); 地形; 植被; 地下水位埋深 其它(如城市化) 包气带的性质(岩性、结构、空间变异性、土壤含水量) 4、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的确定 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山区降水与河水入渗补给量 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m3/a) (mm/a) Q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m3/a) ; X为年降水量(mm); α为降水入渗系数; F为补给区面积(km2) 降水入渗系数α的确定方法 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定; 地中渗透仪结构图 实验场 观测室 接渗瓶 马氏瓶 水位调整装置 包气带 岩性 水位埋深(m) 1 2 3 5 7 粉 土 粉质粘土 粘 土 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地下水水平径流及垂向越流很小; 蒸发微弱; 不受开采影响; 地下水位的抬升由降水入渗引起。 降水入渗系数α的确定方法 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 山区降水与河水入渗补给量 利用排泄量计算: Q为年地下水排泄量(m3/a) ; X为年降水量(mm); α为入渗系数; f为汇水区面积(km2) 三、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自学) 补给来源: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必要条件 有水力联系 地表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 河流补给 影响河流补给的主要因素? 如何确定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四、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承压水补给潜水 潜水补给承压水 天窗补给 导水断层补给 钻孔补给 越流补给 潜水补给承压水 承压水补给潜水 天窗补给 越流补给 导水断层补给 通过钻孔补给 越流(Leakage) 越流的概念 具有一定水头差的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岩层发生水量交换的过程。 越流的特点 具有一定水头差的相邻含水层,其间存在弱透水层; 越流面积为全部弱透水层的分布范围,过水断面很大,故越流量一般也很大。 越流量的计算 越流量的计算 K M ?分析影响越流量的因素 HA HB 0 0 7.2 地下水的排泄 (Discharge of Groundwater) 地下水排泄的研究: 排泄方式 排泄条件 排泄量的确定 地下水的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向外界排出水量的过程。 地下水的排泄方式 泉(点状) 向地表水体泄流——河流(线状) 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面状) 土面蒸发(面状) 叶面蒸发(面状) 径流排泄与蒸发排泄的区别 径流排泄—水分(盐分)呈液态排出,盐随水去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