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太湖沉积物粒径分布及其对Cu的吸附特征-生态环境学报.PDF

不同来源太湖沉积物粒径分布及其对Cu的吸附特征-生态环境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1): 101-106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不同来源太湖沉积物粒径分布及其对 Cu 的吸附特征 * 刘玉真,成杰民 ,鲁成秀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以不同来源的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 Mastersizer 2000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利用筛析法 和吸管法对不同来源沉积物进行分级,测定不同粒径沉积物中 Cu 含量及不同粒径沉积物对 Cu2+ 的饱和吸附量,研究沉积物 对水溶液中 Cu (Ⅱ)的吸附特性,从粒径分级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太湖沉积物对 Cu 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 粒径范围在 0.002~0.1 mm ,其颗粒组成以粉砂级与粘粒级为主,养殖区沉积物小粒径比例较高,小于 0.05 mm 粒径沉积物 的比例为 82.45% ;吸附实验研究表明,粒径小于 0.005 mm 和 0.005~0.01 mm 沉积物中 Cu 含量较高,且此粒径沉积物对 Cu (Ⅱ)的吸附量最大;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沉积物的吸附过程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个阶段,且吸附过程以表面吸附为主, 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动力学曲线拟合较好,其 R2 值达 0.999 以上。吸附热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Freundlich 方程比较适合描 述沉积物对 Cu2+ 的吸附等温线,其 R2 大于 0.99 ,对照区、养殖区和生活污水区沉积物对 Cu(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 229.20 , 249.98 ,261.20 mg·kg-1 ,方程式中的强度因子 1/n 不适合描述沉积物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铜;吸附;吸附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X5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2 )01-0101-06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各种生态环境中重金属元 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粒度效应。由于太湖不同湖区 素的一个即时“储存库”[1-3] ,它可以真实地反映重金 沉积物粒度组成存在差异[16] ,且沉积物中重金属元 属元素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富集等环 素含量与沉积物粒度组成关系的系统研究还十分 境地球化学信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除与人为 缺乏,因此对沉积物进行粒径分级,测定不同粒径 污染有关外,沉积物的粒度、矿物组成等性质的差 沉积物的百分含量和各粒级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 异使不同水体沉积物、甚至同一水体沉积物不同样 量尤为重要,并为进一步探讨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 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也不同[4-7]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 含量的粒度效应提供依据。 水湖,太湖流域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 本文以不同来源的太湖沉积物为例,主要研究 废水、农业退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太湖,导致湖泊污 沉积物的粒径分布,以及不同粒径沉积物中 Cu 含 染加重,最近水体底质中重金属的研究愈来愈受重 量,并通过不同来源沉积物对 Cu 的吸附动力学和 视。王海等对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吸附热力学研究,了解不同来源太湖沉积物对 Cu 及总有机碳与重金属不同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张 的吸附特性,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重 宇平等对太湖不同来源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金属的迁移转化的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袁旭音等对太湖沉积物 5 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 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的研究都表明,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分布与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沉积物的来源、有机质含量和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