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颅脑先天畸形胼胝体、透明隔.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颅脑先天畸形胼胝体、透明隔.ppt

胼胝体部分性缺如并胼胝体脂肪瘤 a、 MRIT1WI 胼胝体压部球茎状结构消失,伴胼胝体走行一致的脂肪高信号肿块(▲),胼胝体前后径变短,C/B<0.3  b、 MRIT1WI 两侧脑室体部间纵裂中部脂肪高信号肿块(▲)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DCC最佳方法和直接征象是在MRI矢状位观察胼胝体的形态、缺如的部位和程度。根据MRI表现可准确的诊断DCC。如仅做CT扫描,根据侧脑室分离和三脑室上升等间接征象可以诊断程度严重的DCC,但不能诊断轻度的部分性DCC。CT仅能显示DCC的间接征象,可以诊断程度严重的DCC。MRI是诊断DCC最佳、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I显示透明隔缺如,即可确诊透明隔发育不良。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胼胝体和透明隔 发育不良 临床概述 胼胝体发育不良(dysgenesis of corpus callosum , DCC)j 是指完全性和部分性胼胝体缺如。 病理改变程度与致病因素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有关。胼胝体发育早期的严重损伤,多导致完全缺如,若损伤较轻或在胼胝体发育晚期,仅致部分缺如。 约50%并发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胼胝体由嘴、膝、体、压四部分组成。 临床概述 完全性缺如时,俩侧半球失去了支架作用而分离,半球间脑沟围绕增宽上升的三脑室呈放射状,两侧侧脑室前角狭小而远离、体部和后角扩大。 部分性缺如好发于压部、其次为嘴部或体部。发生在膝部的少见,因膝部的胚胎发生较早,受累几率低;而压部和嘴部最后形成,受累几率高。 DCC可并有海马旁回及前、后连合完全或部分性缺如或海马联合增大。 临床概述 完全性缺如者可有视觉障碍、交叉触觉障碍等大脑半球分离征象;而部分性缺如常无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与并发的脑畸形有关,重者可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脑瘫。 透明隔发育不良或缺如是罕见的中线结构前部畸形,与宫内操作或遗传有关。常与视神经、视束、视交叉发育不良并存。 伴有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常表现生长迟缓,与生长素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缺乏有关。 影像学表现(CT、MRI) CT 胼胝体与脑质密度基本一致,故CT不能直接评价胼胝体的形态,而是通过发育不良导致的脑室形态学改变,间接地进行诊断。因此,CT不能诊断表现轻微、不伴脑室形态学变化的部分性缺如。 CT 完全性缺如时,轴位CT显示两侧侧脑室体部明显分离,体部正常弧形消失、外凸,与后角呈微抱球状;后角相对扩大;三脑室位置上升,居两侧侧脑室之间。冠状位扫描示纵裂池延伸到三脑室顶,三脑室增宽并抬高;两侧侧脑室前膈角呈八字状分离。增强CT见两侧大脑内静脉居扩张的三脑室顶,大脑大静脉在压部的弧形走行消失且位置较高。 透明隔缺如,轴位扫描示两侧侧脑室前角失去正常‘V’形表现,冠状CT示双侧侧脑室前角呈“方盒状”。下丘脑-垂体发育不良时,常伴鞍上池扩大。 7、51、26为胼胝体膝、压部 20、胼胝体干、26、胼胝体压部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MRI 是观察胼胝体的最佳方法。矢状位显示正常胼胝体呈曲线状,嘴、膝、体及压部均清晰可辨,压部呈球茎状。正常胼胝体与脑组织的前后径之比(C/B)≥0.45.在T1WI、T2WI上,胼胝体信号强度同脑白质。 MRI 完全性缺如,在正中矢状位无正常胼胝体,半球间脑沟围绕三脑室呈放射状;侧脑室和三脑室在轴位和冠状位的表现同CT表现。 部分性缺如好发于压部,表现为大声疾呼球茎状结构消失,胼胝体前后径变短,C/B比值<0.3;或表现为体部明显变薄或中断。 透明隔可部分缺如或完全缺如,轴位和冠状位观察最佳;典型者双侧侧脑室前角呈“方盒状”。若部分缺如,脑室形态正常,易漏诊。 蝶鞍大小多正常,常伴空蝶鞍,多不见垂体后叶高信号或异位于垂体柄的近端或中间隆突。 胼胝体完全性缺如 a、MRIT1WI 无胼胝体结构,半球间脑沟围绕三脑室呈放射状(△)b、 MRIT2WI 侧脑室双前角狭小且远离、内侧凹陷、外侧变尖,下角扩大,三脑室扩大上升,介于侧脑室之间,纵裂池紧邻三脑室顶(↑) 可编辑 可编辑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