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ppt课件[共49张]复习必用.pptVIP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ppt课件[共49张]复习必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析诗歌里的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勾勒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请具体分析。 第一种: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模式 三个要点: 性格(思想、情感)+身份+具体阐发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此诗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垂钓小儿怎样的人物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人为什么要想到周瑜呢? 周瑜是一个少年有成的英雄形象,他英俊儒雅、功成名就、幸福美满,而诗人却是一个老而无功的形象,他早生华发、功业未就、屡遭不幸;诗人是拿周瑜和自已对比,表达自己壮志不能酬、人生难再的感伤、感慨。?? 浣溪沙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认为,本词的下片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特点,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主人公是一个为国家命运忧心忡忡的爱国志士的形象。下片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在萧瑟的秋风中,主人公站在城楼之上,遥望中原,遍地烽火,满腔愁情,借酒浇愁,“酒阑挥泪向悲风”,表现为国家处于战火之中不能收复失地而黯然神伤,满腹忧愤之情。 评价刻画形象的技法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①蹴:踩,踏。②慵整:懒得动 ③袜刬:穿着袜子走路。④溜:溜走,滑落。⑤和:含。⑥走:跑,快走。 本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词中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词中女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矜持的少女形象。 第一句写出少女活泼快乐的性格特点;二句写少女荡完秋千后薄衣湿透的娇媚情状;三句写客来后因衣冠不整的含羞神态;四句“倚”、“回”、“嗅”三个动作展现了少女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那种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心理。 人 景物形象 意象(意境)题 (思路)意象 + 意境 + 气氛 + 情感 步骤: (意象) 营造…… 渲染…… 表达(表现)…… 作用 思路:作用+内容+意境+情感 步骤: (作用) 描写…… 营造…… 表达……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 “情”与“景”的角度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 情与景关系题 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步骤: (关系) 描写…… 营造…… 表达…… 事物形象概念解析 (一)事物形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二)事物形象的塑造多体现在咏物诗中。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