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吸收 2.3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2.4 吸收塔的计算 2.5 吸收系数 2.6 脱吸及其他条件下的吸收 2.6.1 脱吸 一、解吸的原理与应用 吸收 解吸 气相中的溶质向液相中溶解 液相中的溶质向气相中释放 低温、高压 高温、低压 ①溶剂昂贵;不易获得 ②吸收溶质为目的产物 传质 方向 操作 条件 应用场合 二、化工中常用的解吸方法 解吸 方法 加入气提气,降低溶质的分压。 吸收在加压下进行,通过减压进行解吸。 对吸收液加热,通过升温进行解吸。 加热-减压联合进行,提高解吸程度。 √ √ √ 气提解吸 减压解吸 加热解吸 加热-减压联合解吸 脱碳系统吸收液的减压解吸工艺流程 1-吸收塔 2-闪蒸罐 3-溶剂泵 4-解吸塔 2.2 MPa 0.6 MPa 0.1 MPa 脱碳系统吸收液的减压气提解吸工艺流程 1-吸收塔 2-闪蒸罐 3-溶剂泵 4-解吸塔 5-气提解吸塔 2.2 MPa 0.6 MPa 0.1 MPa 三、气提解吸的计算 从原理上,气提解吸与逆流吸收是相同的,只是在解吸中传质的方向与吸收相反,吸收过程的操作线在平衡线的上方,而解吸过程的操作线在平衡线的下方。因此,吸收过程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均适用于解吸过程。 吸收与解吸流程的比较 贫液 富液 富液 贫液 载 气 原料 气 尾 气 富 气 吸收 解吸 吸收与解吸操作线的比较 吸收 解吸 1.操作线方程 气提解吸操作线方程可通过物料衡算获得 或 直线通过点 操作线方 程为直线 直线的斜率 L / V B (X1,Y1) T (X2,Y2) 三、气提解吸的计算 气提解吸操 作线方程 2.最小气液比和载气流量的计算 在气提解吸的计算中,通常吸收液的量是已知的,而载气的用量需通过工艺计算来确定。在液量一定的情况下,确定载气的用量也即确定气液比 V / L 。 气液比V / L的确定方法是,先求出气提解吸过程的最小气液比(V / L)min,然后再根据工程经验,确定适宜(操作)气液比。 三、气提解吸的计算 解吸塔的最小气液比 最小气液比可用图解法求得 : 最小气液比 最小载气用量 三、气提解吸的计算 选择适宜的气液比需进行经济权衡,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取 或 适宜气液比 适宜载气用量 三、气提解吸的计算 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传质单元数法 等板高度法 气提解吸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与逆流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三、气提解吸的计算 传质单元数计算 理论级数计算 三、气提解吸的计算 2.6.2 其他条件下的吸收(选读) 第2章 吸收 2.3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2.4 吸收塔的计算 2.5 吸收系数 2.6 脱吸及其他条件下的吸收 2.6.1 脱吸 练 习 题 目 思考题 作业题: 14、15 1.解吸有哪些方法?如何进行选择? 2.气提解吸的计算与吸收的计算有何异同? 学 习 指 导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①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②亨利定律。 ③吸收速率方程式: a)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c)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b)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 ④低组成气体吸收的计算: a)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c)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b)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⑤吸收系数的准数关联式中常用的准数。 ⑥解吸的原理与方法。 学 习 指 导 某化工厂现有一直径为 0.6m、填料层高度为6m的吸收塔,用纯溶剂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有害组分。现场测得的操作条件如下: V=500 m3/h Y1=0.02 Y2=0.004 X1=0.004 已知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为 Y = 1.5 X 。 现因环保要求的提高,要求出塔气体组成低于0.002(摩尔比),试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 课堂讨论:吸收综合练习题 方案 1 保持 L/V 不变,将原塔填料层加高 解: 原塔 改造 后塔 课堂讨论:吸收综合练习题 原工况 HOG不变 S 不变 新工况 课堂讨论:吸收综合练习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