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冻土隧道施工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 高原冻土隧道施工技术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吴应明 摘 要: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隧道,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均极为特殊,隧道的施工难度极大,施工中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多,其特殊性及艰巨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本文从洞口施工、洞身施工、厚层地下冰施工、施工措施、施工保温、施工供氧、机械设备配备等方面介绍了该隧道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特殊条件;特殊地质;冻土隧道;施工技术 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隧道地质构造特殊,穿越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原始冰川、裂隙冰、夹冰断层、厚层地下冰、泥岩、砂岩、泥砂互层等,还有不可预见性的灾害性地质产生。隧道区自然条件恶劣,空气稀薄、气压低、氧含量少、风雪多;因此施工条件也极为恶劣,其特殊性及艰巨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由于在这样的自然条件和特殊地质条件下修建隧道,施工难度极大,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因此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供借鉴,施工中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的项目很多;该隧道是一条特殊地质、特殊施工条件的特殊隧道。现将其施工技术作一简单介绍,供同行们参考。 1 工程概况 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 m,位于新建青(海)至(西)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秀水河至二道沟区间,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在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穿越风火山;山顶海拔高度4995 m,铁路轨面标高4905m,隧道最大埋深100 m,最小覆盖层仅8 m,隧道区多年冻土层厚80~100 m。隧道进口为山梁地带,坡度较陡,进口段分布含土冰层长160 m,厚度0.7~1.2 m,上限为1.36 m;隧道出口为山凹地带,坡度较缓,出口段分布含土冰层长220 m,厚度约1.7 m,上限2.11 m。 隧道穿过地段的地质情况为:进口地段砂粘土,厚度12 m,棕红色,土质不均,融化后坚硬,弱融沉,弱冻胀;出口地段砂粘土,厚度12 m,棕红色,土质不均,含少量碎石,融化后硬塑,上限以上为Ⅲ级硬土,上限以下为Ⅳ级软石,弱融沉,弱冻胀;洞身主要岩层为砂岩和泥岩,棕红色;砂岩为细平结构,层状构造,泥质、钙质、硅质胶结,风化由极严重至轻微;泥岩为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风化由极严重至轻微;岩层产状进口为N88°,W/43°S,出口为N82°,W/80°S,成岩作用差,质软,上限以上为Ⅳ级软石,上限以下为Ⅴ级次坚石,弱融沉,弱冻胀。 隧道洞区气候属青藏高原冰雪型气候区,气候干燥,气温、气压低,春秋季节短暂,冻结期九月至次年四月;年平均气温-6.11℃,极端最高气温+23.2℃,极端最低气温-41℃,地温-2℃~+3℃;平均降水量290.9 mm,年均蒸发量1316.9 mm,相对温度57%;最大风速31 m/s,雷暴日年平均最多36.7天。 2 进洞施工方法 2.1 洞口路堑施工 隧道进出口洞口均位于坡脚处,地层中含有含土冰层,且埋深较浅;为此,洞外路堑开挖遵循“快开挖,快弃喳,快防护”的方针,按“分段,分层开挖,分层防护”的原则。白天覆盖保温棚布加强防护,避免冻土融化,缩短洞口边、仰坡暴露时间,减少含土冰层或厚层地下冰的融化,防止地质病害发生。 洞口边、仰坡按设计宽度开挖到位后,立即进行防护,缩短暴露时间。首先在边坡上梅花型布置长度2.5 m~3.0 m,Ф25 mm螺纹锚杆,间距1.0 m;然后用Ф6.5 mm的钢筋加工成10 cm×10 cm钢筋网,分片铺设,并与锚杆焊接为一体;最后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0 cm。 2.2 进洞及洞口浅埋段施工 洞口开挖会引起地表热交换的改变,易引起地下含土冰层和厚层地下冰的融化导致边坡热融滑塌;同时由于洞口埋深较浅,围岩类别为Ⅵ级,开挖后不易形成“自然拱”。为此,首先对围岩进行注浆以加固围岩,使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保证隧道开挖后围岩和支护的稳定,减少冻土融化后岩体滑坡。 2.2.1 洞身开挖 进洞及洞口浅埋段洞身开挖采用超短台阶施工,上、下断面平行开挖、支护,采用微震光面爆破开挖,减少对冻岩的扰动。 2.2.2 预支护措施 自起拱线沿开挖轮廓线外侧布设Ф108 ㎜管棚,钢管间距30 cm。用露天钻钻孔,然后将加工好的钢管压入已钻好的孔中,沿隧道开挖外轮廓线排列形成钢管棚,并向钢管内设置钢筋笼且注入水泥砂浆,以增加钢管的刚度。 2.2.3 支护 采用中空锚杆、格栅钢架、模喷混凝土等联合支护措施,对开挖断面进行初期支护。上半断面开挖成型后,立即进行支护;防止含冰冻土在施工过程中融化,岩体滑塌。 2.2.4 施工顺序 a. 上导坑开挖。在第一排管棚支护之下,自起拱线以上开挖上导坑,循环进尺不超过1.0m,中间预留核心土;人工风枪打眼,微震光面爆破,减少对冻土的扰动;周边眼采用导爆索起爆,其余炮眼采用抗冻型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b. 上导坑支护。开挖成型后立即先喷一层

文档评论(0)

哆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